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黄土丘陵区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及来源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张 金
答辩日期2013-05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许明祥
关键词深层土壤 有机碳储量 有机碳来源 稳定碳同位素 黄土丘陵区
英文摘要

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植被恢复是黄土丘陵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不
仅改变了本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和表层土壤有机碳累积量,而且对深层土壤
有机碳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目前有关深层土壤有机碳研究开展较少,深层土
壤有机碳累积过程尚不清楚,有可能导致区域土壤碳储量估算的偏差。本文
针对土壤固碳研究的薄弱环节和黄土高原土壤固碳效益评估需求,通过野外
调查采样及分析测定,采用
13 C 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年
限下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剖面分布特征及其累积动态,辨析深层土壤有机
碳来源,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土壤碳储量估算及土壤固碳认证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论:
(1)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下 SOC 储量在剖面上分布均表现为:0~
100 cm 内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变化范围为 5.10~12.85 t∙hm -2 ;而在
100~400 cm 则稳定于 5.12~6.13 t∙hm -2 之间,不同层次间仅存在轻微波动。
(2)随土壤深度增加,浅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显著降低,深层土壤有机
碳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储量很高,约占 0~400 cm 剖面土壤有机碳的 60%。
其中 80~100 cm 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深层 100~200 cm 和 200~400 cm 的
土壤有机碳储量呈显著线性相关,是 0~100 cm 5 个土层中与深层土壤有机
碳储量变化相关性最强的一层,可用于估算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储量。
(3)人工刺槐林、柠条林和自然撂荒地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储
量显著高于坡耕地,而深层有机碳储量在不同利用类型间差异不显著。随植
被恢复年限的增加,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呈上升趋势,人工刺槐林和柠条林
100~400 cm 土 壤 有 机 碳 平 均 累 积 速 率 分 别 为 0.14 t∙hm -2 ∙a -1 和 0.19
t∙hm -2 ∙a -1 。在估算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的土壤固碳效应时,应考虑深层土壤
有机碳累积量,否则会严重低估植被恢复的土壤固碳效应。
(4)在人工刺槐林土壤剖面中土壤有机碳的δ
13 C 值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高,而坡耕地δ
13 C 值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人工刺槐林表层土壤有
机碳来源于林地凋落物和根系的比例为 69.6%,深层 1~3m 内土壤有机碳
来源于林地凋落物和根系的比例远远小于表层,约分布在 7.0~17.0%的范
围内。
关键词: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有机碳来源;稳定碳同位素;黄土丘陵区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8959]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 金. 黄土丘陵区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及来源[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