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态气候因子的空间格局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赵东升![]() ![]() ![]() |
刊名 | 应用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09 |
卷号 | 20期号:5页码:1153-1159 |
关键词 | 青藏高原 生态气候 Thornthwaite模型 区域差异 |
ISSN号 | 1001-9332 |
中文摘要 | 基于1966—2005年间青藏高原及其周边113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对研究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0℃日数、潜在蒸散、年降水量和干燥度指数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最热月均温在7℃~20℃,由东部周边地区向中部呈逐渐减小趋势;最冷月均温在-18.4℃~8℃,由南向北逐渐减小;青藏高原≥10℃日数由东部周边向中部地区逐渐减小,研究区东南部的≥10℃日数最大(150d以上),中部地区最少(<50d);研究区年均降水量由东南部向西北地区呈减少趋势;青藏高原的潜在蒸散(由Thornthwaite模型计算)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大部分地区在330~750mm;青藏高原干旱地区所占比例较大,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北部,湿润地区面积小,主要位于东部和东南部.青藏高原的植被分布与其生态气候限制因子有较好的一致性,生态气候因子可较好地刻画植被分布状况. |
收录类别 | CSCD |
资助信息 |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C03A02);;国家自然科学项目(40771016);;中国博士后科学项目(20080440515)资助.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3634416 |
公开日期 | 2011-11-25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7071] ![]() |
专题 | 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赵东升,吴绍洪,郑度. 青藏高原生态气候因子的空间格局[J].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5):1153-1159. |
APA | 赵东升,吴绍洪,&郑度.(2009).青藏高原生态气候因子的空间格局.应用生态学报,20(5),1153-1159. |
MLA | 赵东升,et al."青藏高原生态气候因子的空间格局".应用生态学报 20.5(2009):1153-115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