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土壤抗蚀性演变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 | |
作者 | 张超 ; 刘国彬 ; 薛萐 ; 余娜 |
刊名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 |
出版日期 | 2010 |
期号 | 2页码:1-7 |
关键词 | 人工刺槐林 土壤抗蚀性 土壤抗蚀指数 黄土丘陵区 |
其他题名 | Evolution of soil anti-erodiblity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L. plantation at different ages in Hilly-gully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
中文摘要 | 采取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对照,分析土壤抗蚀性的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壤抗蚀指数。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坡耕地种植刺槐林后:>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有机碳含量较坡耕地显著增加,并随林龄增加逐渐升高;土壤团聚状况、团聚度显著高于坡耕地并随林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土壤结构破坏率、分散系数和分散率呈波动式降低;小粒径的微团聚体和机械组成逐步向大粒径转变。相关性分析表明:>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有机碳与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结构破坏率、分散系数和分散率则与全氮、碱解氮、全磷呈显著负相关;团聚状况、团聚度与全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抗蚀指数随人工刺槐林林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土壤抗蚀性能的演变过程。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由于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土壤抗蚀性较差,种植刺槐林后,土壤抗蚀性显著增强。 |
收录类别 | 其它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1-12-14 |
源URL | [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4375] ![]() |
专题 | 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超,刘国彬,薛萐,等.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土壤抗蚀性演变特征, Evolution of soil anti-erodiblity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L. plantation at different ages in Hilly-gully region of Loess Plateau[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2):1-7. |
APA | 张超,刘国彬,薛萐,&余娜.(2010).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土壤抗蚀性演变特征.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1-7. |
MLA | 张超,et al."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土壤抗蚀性演变特征".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2010):1-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