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北京城近郊土壤中有机污染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马玲玲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4-06-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徐晓白
关键词北京近郊 土壤 有机污染 多环芳烃 酞酸酯 有机氯农药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中文摘要本文在美国EPA系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同步分析土壤中痕量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北京城近郊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和酞酸酯(PAEs)的种类、含量、相互关系、空间分布和来源,并对其进行了风险评价;同时对北京四条高速公路土壤和北京近郊蔬菜温棚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析。本文为研究北京近郊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时空演化规律、自净能力和累积效应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我国环境环保法规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北京城近郊表层土壤明显受到了PAHs的污染,污染程度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交通繁忙和取暖等居民活动频繁的地段。各个化合物间有比较好的相关性,以高分子量PAHs组成为主,对10种PAHs进行的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在作为农业用途时应该谨慎。绝大部分深层土壤同样受到了PAHs污染,但其程度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危害。大部分深层土壤中PAHs化合物之间没有相关性。根据来源解析,表层土壤中的PAHs主要来自于燃煤和交通车辆尾气排放等化石燃料的高温燃烧过程;而深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除了来自表层土壤中PAHs的迁移外,高分子量化合物如花和苯并[a,h]葸部分或全部来自于自然合成作用。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中酞酸酯的污染都比较轻,平均组成以DIBP、DBP和DEHP三种酞酸酯为主,绝大部分的化合物问的相关性不明显。柱状剖面土壤的分析表明,酞酸酯一般集中在浅层土壤中,随着深度的增加酞酸酯的浓度下降。北京城近郊有23%表层土壤和18%的深层土壤中,DBP的含量有可能会影响土壤的自然性质。另外,吴殿柱状3.5-4.5米剖面土壤中的DBP有产生内分泌干扰作用的潜在威胁。
不论是表层还是深层土壤中,多坏芳烃和酞酸酯的含量与有机质的含量都没有相关性。这说明不同的土壤对不同的化合物有着不同的迁移转化特性,单纯的有机质含量并不能控制土壤中化合物的行为。连接北京城区的四条高速公路附近土壤都受到的了烃类污染。来源解析表明,交通车辆的废气排放是土壤中烃类的主要来源。北京城郊蔬菜温棚和地膜覆盖土壤样品中都能检测到正构烷烃、多环芳烃、滴滴涕、六六六和酞酸酯的存在。有机氯农药以p.HCH和p,p’.DDE为主,说明研究区没有新的六六六和滴滴涕输入源。多环芳烃以高分子量的化合物为主,其来源主要是交通车辆的废
气排放。土壤中的酞酸酯类化合物DIBP、DBP和DEHP为主。
学科主题环境化学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12-12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2104]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马玲玲. 北京城近郊土壤中有机污染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