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茵陈蒿群落分布格局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
作者王玉霞 ; 刘国彬 ; 王国梁 ; 袁子成 ; 曲秋玲 ; 张昌胜
刊名水土保持研究
出版日期2010
期号1页码:62-66
关键词茵陈蒿群落 分布格局 产流产沙 黄土丘陵区
其他题名Effect of Artemisia capillaries Distribution Patterns on Runoff and Sediment Production in Loess Hilly and Gully Region
中文摘要植被分布格局对其水土保持功能有重要影响。植被斑块与裸地斑块的不同组合配置对调控坡面径流侵蚀的作用不同。本文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对黄土丘陵区演替初期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群落不同格局下的侵蚀产沙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43mm/min雨强下,盖度相同组合不同,分布均匀的小斑块格局(B)比大斑块格局(C)的减流量高,但减沙效益降低。与裸地小区相比,格局B、C减流效益分别为14.7%、9.5%,减沙效益分别为36.14%和63.86%。坡面累计产流量随降雨历时逐渐增加,且二者呈线性相关。累计产沙量随降雨历时先增后减,表现为二次函数关系。累计产沙量与累计产流量之间也为二次函数,即随着径流量的增加,累计产沙量先增加后减少。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12-22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4433]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玉霞,刘国彬,王国梁,等. 茵陈蒿群落分布格局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Effect of Artemisia capillaries Distribution Patterns on Runoff and Sediment Production in Loess Hilly and Gully Region[J]. 水土保持研究,2010(1):62-66.
APA 王玉霞,刘国彬,王国梁,袁子成,曲秋玲,&张昌胜.(2010).茵陈蒿群落分布格局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水土保持研究(1),62-66.
MLA 王玉霞,et al."茵陈蒿群落分布格局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水土保持研究 .1(2010):62-6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