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期水分亏缺条件下二、四、六倍体小麦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演化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 | |
作者 | 赵紫平 ; 邓西平 ; 王征宏 ; 刘彬彬 |
刊名 | 植物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0 |
期号 | 4页码:444-451 |
关键词 | 灌浆期 产量 收获指数 水分亏缺 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倍性小麦 |
其他题名 | Evolvement of harvest index and water-use efficiency in diploid, tetraploid and hexaploid wheats during grain-filling stage under different water treatments |
中文摘要 | 为揭示不同倍性小麦生长发育、产量性状及水分利用对灌浆期水分亏缺响应的差异,选用二倍体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boeoticum)、栽培一粒小麦(T.monococcum),四倍体野生二粒小麦(T.dicoccoides)、栽培二粒小麦(T.dicoccon),和两个普通六倍体小麦(T.aestivum)品种‘长武134’和‘陕253’6个小麦品种作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测定和分析了不同灌浆期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株高、旗叶叶面积、穗长、根干重、地上生物量、根冠比、千粒重、粒数、产量、收获指数、蒸腾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性状的变化。在小麦染色体倍体由二倍体向六倍体进化的过程中,小麦地上生物量、千粒重、穗粒数、产量、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显著增加。随着土壤水分从正常→中度亏缺→重度亏缺的减少,收获指数先增大后减小,分别为41.26%、42.48%和38.19%;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逐渐增大,分别为2.39、2.43和2.53g·kg–1;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05、1.10和1.04g·kg–1。在灌浆期水分条件是影响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灌浆期的水分亏缺有利于六倍体小麦的收获指...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1-12-23 |
源URL | [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4482] ![]() |
专题 | 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赵紫平,邓西平,王征宏,等. 灌浆期水分亏缺条件下二、四、六倍体小麦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演化, Evolvement of harvest index and water-use efficiency in diploid, tetraploid and hexaploid wheats during grain-filling stage under different water treatments[J]. 植物生态学报,2010(4):444-451. |
APA | 赵紫平,邓西平,王征宏,&刘彬彬.(2010).灌浆期水分亏缺条件下二、四、六倍体小麦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演化.植物生态学报(4),444-451. |
MLA | 赵紫平,et al."灌浆期水分亏缺条件下二、四、六倍体小麦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演化".植物生态学报 .4(2010):444-45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