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中国黄土的表面特征及其与金属离子的作用机理和模式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储昭升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3-06-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汤鸿霄
关键词表面络合模型 中国黄土 沉积物 吸附 电位滴定 AVS Surface complexation model Chinese loess Sediment Adsorption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中文摘要本文应用电位滴定,吸附实验,Zeta 电位分析及其它仪器鉴定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山西土壤黄土,渭河与官厅水库沉积物这三种以中国黄土为主要基质的天然颗粒物的表面特征以及它们与若干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的机理和计算模式。
本文以表面可变电荷位和永久性电荷位的反应为基础,对黄土的表面反应进行了表面络合模型研究。
首先,比较了两种表面质子反应模型对黄土的表面酸碱反应特性的模拟。结果表明,两种模型都能模拟黄土的表面酸碱反应,并且黄土的表面质子反应以可变电荷位主,永久性电荷位仅在低pH(pH<5)下参与反应。其中模型I忽略了永久性电荷对可变电荷位的静电影响,模型较为简单;模型II将永久性电荷对可变电荷位的静电影响作为一个模型参数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0.005,0.01,0.1 mol•L-1 的NaNO3电解质溶液中,一个永久性负电荷位对可变电荷位的作用仅相当于0.118~0.207 个电荷。
其次,在模型I的基础上,对铈和钕在黄土表面的吸附进行了表面络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体系中铈和钕的浓度较低时,表面络合模型可以模拟铈和钕在黄土表面的吸附,而当体系中铈和钕的浓度较高时,则不可模拟。由于锶在黄土表面的吸附不以表面配位反应为主,因此,表面络合模型不能模拟黄土对锶的吸附特性,但可以运用固体溶液模型进行解释。
对于渭河潼关沉积物,由于在组成上和黄土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建立了与黄土类似的表面络合模型,并成功的模拟了潼关沉积物的表面酸碱反应特性及其对铜和镉的吸附特性,同时探讨了碳酸盐在吸附中的影响。
官厅水库沉积物,由于处于缺氧性环境,沉积物中的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控制着大多数金属离子在沉积物和孔隙水两相间的分配,本文通过现场采样,分析了官厅水库和永定河沉积物中的AVS-SEM 的分布,同时测定了沉积物上覆水以及部分样点的孔隙水中的重金属浓度,探讨了沉积物与重金属离子的作用;并根据采样分析结果对官厅水库及永定河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做了初步评价。初步评价结果认为,官厅水库及永定河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并不严重。
学科主题环境水质学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12-22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2213]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储昭升. 中国黄土的表面特征及其与金属离子的作用机理和模式[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