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贮量和生物燃烧释放的含碳气体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王效科 |
学位类别 | 博士 |
答辩日期 | 1996-04-25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庄亚辉 ; 冯宗炜 |
关键词 | 森林生态系统 生物量 碳贮量 森林火灾 含碳气体的排放量 |
学位专业 | 生态学 |
中文摘要 | 随着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界越来越关注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判定森林生态系统是大气温室气体的源还是汇:一方面,森林砍伐和森林火灾向大气中释放含碳痕量气体,另一方面,对于全球大气c0。同位素的分布研究表明:北半球的森林生态系统可能是全球大气碳的一个重要汇。 这就需要对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及其与大气间的交换量进行更加精确地估计。从目前的国际研究报导来看,许多关于全球碳循环的研究中,都缺乏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资料,为此,本沦文在研究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基础上,估算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并结合室内森林植物的燃烧实验,估算了林木生物质燃烧释放的含碳气体量。 从中国现有的生态学调查研究资料看,树干、树枝、树叶、果实、 树根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平均分别占乔木层生物量的5 1.8 z、8.4z、1 4.5 7:、9.2 z、0.7 z、2 O.6 z和8 1.Oz。在群落生物量中,乔木层、下术层、草本层、藤本层和苔藓层平均分别占9 2.9 z、4.4z、3.2 z、1.1硼铂2.Oz。枯落物与群落总生物量之比是O.074。 如果将收集到的生物量资料按幼龄、中龄、近熟、成熟和过熟五个林龄级分别进行统计,可以减小群落各层和各器官的生物量的统计量的变异系数。统计结果还表明,中国幼龄、中龄、近熟、成熟和过熟林的群落生物量的平均值分别是7 9.8 Mg/ha、l 1 2.7 Mg/ha、l 43.2 Mg/ha、208.5 Mg/ha和2 6 4.3 Mg/ha。 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了中国l B种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和寒温带温带、 暖温带、亚热带东部和西部以及热带的各林龄级各器官、群落各层的生物量,并比较了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带的森林群落生物量的差异。 根据中国第三次森林资源普查资料中的主要森林类型和各省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资料.分别估苒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其范围为3.6 8—4.3 O Pg,占全球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碳总贮量的O.7—0.8 z。 通过室内燃烧实验,测定了中国暖温带的几种乔木和灌木的枝叶以及草本植物在燃烧时释放的c0。、c0和cHt量,计算了这几种气体的排放比和排放因子,分析了植物样品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燃烧状态对排放比和排放因子的影响。 根据中国1 9sO一1 9 9 2年森林火灾的受害面积,得出中国森林火灾平均每年向大气中释放c0。8.9 O Tg c、cO 1.1 2 Tg c和cHt O.1 O Tg c,分别为全球森林火灾相应释放量的O.3 z、O.5 z和O.O l z。。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村薪材燃烧释放的痕量气体效量可观。l 9 9 2年农村薪材燃烧释放coz 7 2.2 Tg c、c0 8.93 Tg c和cHt o.9 l Tg c。根据中国森林植物碳贮量的林龄分布,估计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潜在的碳贮量为8.4 I Pg,目前的实际碳贮量仅是潜在的44.1 z。这表明,保护现有的森林生态系统对维持全球的碳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1-09-21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1005]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效科.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贮量和生物燃烧释放的含碳气体[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9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