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周华锋 |
学位类别 | 硕士 |
答辩日期 | 1999-06-01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傅伯杰 ; 马克明 |
关键词 | 北京东灵山地区 植物物种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 地理信息系统 亲和度分析 |
学位专业 | 生态学 |
中文摘要 | 本文从物种多样性层次,以样带和样方取样数据为基础,对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从景观多样性层次,以东灵山地区植被图为基础,采用GIS技术,对该区的景观格局和人类活动对该区景观多样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并运用亲和度分析方法,结合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两个层次研究, 探讨景观格局和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 1.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沿海拔梯度分布时,在小尺度上(10m),各物种的分布都出现了间断,总体上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广泛分布型、间断分布型和局部少量分布型,乔灌草各层物种沿海拔梯度有明显的替代关系。在沿海拔梯度设置的样带上,随着样带长度的增加,群落各层次的Shannon指数值都呈现出急剧增长尔后趋于平稳的规律。对于本次研究的群落样带,乔木层采用100m,灌木层采用120m,草本层采用120m的尺度进行取样时,a多样性的测度结果才相对比较稳定。具有环境梯度或小尺度生境异质性的景观,其物种组成存在局部空间差异。尺度较小时,物种和个体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取样尺度增大,不同地段Shannon指数的差别在不断缩小。 2. 在该区所有森林类型中,乔木层物种丰富度低,而灌木层和草本层较高。多数森林类型的物种丰富度的垂直结构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该区森林类型的Shannon指数与物种丰富度具有大体相似的规律。综合环境因子与Shannon指数的关系发现,海拔高度与灌木层、坡度与草本层、灌木层光照与草本层、草本层光照与灌木层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水分含量与乔木层呈显著正相关,其他环境因子梯度与物种多样性分布都没有明显相关性。 3. 相同类型的样方未经合并时的亲和度分析结果表明,东灵山地区镶嵌多样性值为3.5344>3,意味着该区不存在明显的环境梯度,景观复杂,由多个环境梯度支配着;相同类型样方合并后的亲和度分析计算出的东灵山地区镶嵌多样性的值为3.758>3,这两种计算方法所的出的结果一致。根据亲和度图,可将该区主要景观划分为3个部分,中心点有两个, 分别是I(辽东栎林): 外点有两个, 分别是Ⅸ(荆条灌丛)和X(高山草甸)。其他6种景观类型处于中间位置。分析结果表明辽东栎林和落叶松林普遍种丰富,物种数目较多,是该区的主要景观类型,代表了该区的典型生境。 4. 在东灵山地区,人类活动的强弱与景观的破碎化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人类作用强的地区斑块面积较小,作用弱的地区斑块面积较大,人类的活动对该地区的景观破碎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通过分区研究表明,虽然该地区人类活动有愈来愈强的趋势,但目前决定该地区景观格局的因子主要还是自然要素,人类活动虽然对该区的景观格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还不是决定因素。 |
学科主题 | 景观生态学 |
公开日期 | 2011-10-19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1308]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周华锋. 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9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