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产牡荆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 ; | |
作者 | 陈刚 ; 吴亚 ; 孟祖超 ; 刘振稳 |
刊名 | 安徽农业科学
![]() ![]() ![]() |
出版日期 | 2009 ; 2009 ; 2009 |
卷号 | 37期号:23页码:11006-11007,11016 |
关键词 | 牡荆 挥发油 GC-MS 牡荆 挥发油 Gc-ms 牡荆 挥发油 Gc-ms |
ISSN号 | 0517-6611 ; 0517-6611 ; 0517-6611 |
中文摘要 | [目的]分析沂蒙山产牡荆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以期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植物资源。[方法]以产自山东沂蒙山区北部沂源县鲁山林场的牡荆叶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牡荆叶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图谱共分离出77个峰,鉴定出59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0.313%。其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26.299%)、1,8-桉叶油素(11.853%)、桧烷(7.811%)、反式-β-金合欢烯(6.153%)、α-乙酸松油酯(4.660%)、氧化丁香烯(3.608%)和松油烯-4-醇(3.542%),与其他产地牡荆挥发油成分对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结论]牡荆叶挥发油与已报道的大多数天然清香类精油所不同的是,它有含量较高的1,8-桉叶油素,该成分可能是形成其特殊刺激性辛味的成分,也可能是人们将其用于驱虫、杀虫的主要作用成分。 |
英文摘要 | [目的]分析沂蒙山产牡荆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以期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植物资源。[方法]以产自山东沂蒙山区北部沂源县鲁山林场的牡荆叶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牡荆叶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图谱共分离出77个峰,鉴定出59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0.313%。其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26.299%)、1,8-桉叶油素(11.853%)、桧烷(7.811%)、反式-β-金合欢烯(6.153%)、α-乙酸松油酯(4.660%)、氧化丁香烯(3.608%)和松油烯-4-醇(3.542%),与其他产地牡荆挥发油成分对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结论]牡荆叶挥发油与已报道的大多数天然清香类精油所不同的是,它有含量较高的1,8-桉叶油素,该成分可能是形成其特殊刺激性辛味的成分,也可能是人们将其用于驱虫、杀虫的主要作用成分。; [目的]分析沂蒙山产牡荆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以期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植物资源。[方法]以产自山东沂蒙山区北部沂源县鲁山林场的牡荆叶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牡荆叶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图谱共分离出77个峰,鉴定出59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0.313%。其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26.299%)、1,8-桉叶油素(11.853%)、桧烷(7.811%)、反式-β-金合欢烯(6.153%)、α-乙酸松油酯(4.660%)、氧化丁香烯(3.608%)和松油烯-4-醇(3.542%),与其他产地牡荆挥发油成分对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结论]牡荆叶挥发油与已报道的大多数天然清香类精油所不同的是,它有含量较高的1,8-桉叶油素,该成分可能是形成其特殊刺激性辛味的成分,也可能是人们将其用于驱虫、杀虫的主要作用成分。 |
收录类别 | cscd |
语种 | 中文 ; 中文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2-04-20 ; 2012-04-20 ; 2012-04-20 |
源URL | [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6243] ![]() |
专题 | 昆明植物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陈刚,吴亚,孟祖超,等. 沂蒙山产牡荆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沂蒙山产牡荆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沂蒙山产牡荆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农业科学,2009, 2009, 2009,37, 37, 37(23):11006-11007,11016, 11006-11007,11016, 11006-11007,11016. |
APA | 陈刚,吴亚,孟祖超,&刘振稳.(2009).沂蒙山产牡荆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37(23),11006-11007,11016. |
MLA | 陈刚,et al."沂蒙山产牡荆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37.23(2009):11006-11007,1101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