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茶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 ; | |
作者 | 董鸿竹 ; 曾恕芬 ; 高大方 ; 杨崇仁 ; 张颖君 ; 江鸿建 |
刊名 | 茶叶科学技术
![]() ![]() ![]() |
出版日期 | 2009 ; 2009 ; 2009 |
期号 | 2页码:14-17 |
关键词 | 云南红茶 茶多酚 儿茶素 茶没食子素 没食子酸 咖啡碱 云南红茶 茶多酚 儿茶素 茶没食子素 没食子酸 咖啡碱 云南红茶 茶多酚 儿茶素 茶没食子素 没食子酸 咖啡碱 |
ISSN号 | 1007-4872 ; 1007-4872 ; 1007-4872 |
中文摘要 | 本文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茶叶标准化技术委豆.会的方法(ISO14502—1—2005和ISO14502.2—2005),对以云南红茶为主的33个红茶样品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包括EC,EGCG、ECG、EGC和C)、荼没食子素、没食子酸和咖啡碱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茶样茶多酚总量在9.712%~18.625%之间,符合ISO提出的红茶茶多酚总量不低于9%的要求;红茶儿茶素类以ECG为主,其含量在1.2921%~13.165%之间,样品间存在明显差异;在部分红茶样品中可检测出EGCG和EC,含量分别为1.755%~4.983%和0.218%~1.579%,但在所有红茶样品中均未检测出EGC和C;在分析的红茶样品中,茶没食子素、没食子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分别为0.213%~1.668%,0.127%~0.483%和2.484~5.093%。由此可知我国生产的红茶品质优异,符合ISO国际茶叶标准(以茶树大-叶种为原料的云南红茶与国际标样更为接近);红茶内含物质的组成与含量还因加工方法的不同存在明显差异。 |
英文摘要 | 本文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茶叶标准化技术委豆.会的方法(ISO14502—1—2005和ISO14502.2—2005),对以云南红茶为主的33个红茶样品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包括EC,EGCG、ECG、EGC和C)、荼没食子素、没食子酸和咖啡碱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茶样茶多酚总量在9.712%~18.625%之间,符合ISO提出的红茶茶多酚总量不低于9%的要求;红茶儿茶素类以ECG为主,其含量在1.2921%~13.165%之间,样品间存在明显差异;在部分红茶样品中可检测出EGCG和EC,含量分别为1.755%~4.983%和0.218%~1.579%,但在所有红茶样品中均未检测出EGC和C;在分析的红茶样品中,茶没食子素、没食子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分别为0.213%~1.668%,0.127%~0.483%和2.484~5.093%。由此可知我国生产的红茶品质优异,符合ISO国际茶叶标准(以茶树大-叶种为原料的云南红茶与国际标样更为接近);红茶内含物质的组成与含量还因加工方法的不同存在明显差异。; 本文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茶叶标准化技术委豆.会的方法(ISO14502—1—2005和ISO14502.2—2005),对以云南红茶为主的33个红茶样品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包括EC,EGCG、ECG、EGC和C)、荼没食子素、没食子酸和咖啡碱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茶样茶多酚总量在9.712%~18.625%之间,符合ISO提出的红茶茶多酚总量不低于9%的要求;红茶儿茶素类以ECG为主,其含量在1.2921%~13.165%之间,样品间存在明显差异;在部分红茶样品中可检测出EGCG和EC,含量分别为1.755%~4.983%和0.218%~1.579%,但在所有红茶样品中均未检测出EGC和C;在分析的红茶样品中,茶没食子素、没食子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分别为0.213%~1.668%,0.127%~0.483%和2.484~5.093%。由此可知我国生产的红茶品质优异,符合ISO国际茶叶标准(以茶树大-叶种为原料的云南红茶与国际标样更为接近);红茶内含物质的组成与含量还因加工方法的不同存在明显差异。 |
收录类别 | cscd |
语种 | 中文 ; 中文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2-04-20 ; 2012-04-20 ; 2012-04-20 |
源URL | [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5671] ![]() |
专题 | 昆明植物研究所_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董鸿竹,曾恕芬,高大方,等. 云南红茶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 云南红茶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 云南红茶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J]. 茶叶科学技术, 茶叶科学技术, 茶叶科学技术,2009, 2009, 2009(2):14-17, 14-17, 14-17. |
APA | 董鸿竹,曾恕芬,高大方,杨崇仁,张颖君,&江鸿建.(2009).云南红茶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茶叶科学技术(2),14-17. |
MLA | 董鸿竹,et al."云南红茶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茶叶科学技术 .2(2009):14-1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