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纳米生物复合探针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颜娟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9-05-22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授予地点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导师樊春海
关键词纳米金 量子点 微流控蛋白质芯片 微点阵 免疫滚环扩增放大技术
中文摘要纳米粒子因其本身特有的稳定性、光学效应、电学效应以及特殊的生物亲和性,使其在诸多研究领域表现出强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同时在生物分析领域的研究也得到迅速发展,并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视,成为生物分析化学的有力工具。 (1) 纳米粒子生物复合探针的制备 通过不同的连接原理实现单生物组分纳米复合探针和多生物纳米复合探针的制备。前者如金-DNA 生物探针、金-蛋白质生物探针,量子点-亲和素生物探针。后者如DNA-金-蛋白质复合探针这些纳米生物探针不仅有着很好的稳定性,与传统的荧光染料探针相比,还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2) 基于多组分纳米生物复合探针的免疫滚环扩增放大技术 纳米复合探针的稳定性以及表面分子生物活性的保持是此免疫滚环扩增放大技术的基础。除了这个基础环节,另外三个为靶蛋白识别、滚环扩增、及信号的采集与分析。通过复合探针表面DNA 的滚环扩增过程,信号探针得以大量嵌入,将靶蛋白的痕量信号数量级放大,从而实现高灵敏检测靶蛋白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纳米金复合探针的免疫滚环扩增放大技术应用蛋白检测时拥有高灵敏性和特异性,将会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物分析手段。 (3) 基于微流控网格结构的蛋白质阵列技术 搭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微流控网格蛋白质微阵列芯片平台。该蛋白质芯片包括微流控通道片层(PDMS)和芯片片基,PDMS 片层根据含有微通道的方向分为 两种,横向和纵向。横向PDMS 用来加入捕获探针,另一交叉方向的则用来加样品和检测探针。两片层按顺序与芯片可逆封接,在芯片上构建成二维的微点阵图 形。实验表明,此蛋白质芯片制作成本低,易于操作,可实现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靶蛋白在微流控蛋白质芯片上的快速分析。 (4) 基于纳米生物复合探针的微流控蛋白质芯片技术 发展了传统的以荧光染料为信号探针的芯片技术,采用金-蛋白质或是量子点-蛋白质等生物探针作为蛋白质芯片的信号探针。实验表明,纳米金生物探针 为信号探针时结合银染放大技术,可实现蛋白质的高灵敏度检测,更重要的是获得可视信号,摆脱了荧光显微镜的使用限制。量子点-亲和素探针与芯片的整合应用可实现靶蛋白的高灵敏检测,同时获得高稳定性和高抗漂白性的荧光信号。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2-04-11
页码118
源URL[http://ir.sinap.ac.cn/handle/331007/7326]  
专题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_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04-2010年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颜娟. 纳米生物复合探针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D].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0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