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钌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的作用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金涛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9-05-3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授予地点金属研究所
导师胡壮麒
关键词单晶高温合金 凝固 组织稳定性 性能
其他题名Role of Ruthenium in Ni-based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学位专业材料学
中文摘要本文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和能谱分析(EDS)等方法研究了不同Ru含量(0、1.5、3wt.%)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凝固行为、热处理与长期时效后的组织变化、拉伸和持久性能以及高温氧化腐蚀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以6mm/min的抽拉速率定向凝固后,三种合金的铸态组织均为枝晶组织,含3wt.%Ru的合金中还出现了NiAl相。随着Ru含量的增加,枝晶间距、铸态和固溶及时效处理后的γˊ相尺寸均减小,γ/γˊ共晶含量降低,合金的初熔温度和γˊ相析出温度也降低,但固、液相线温度变化不大。 Ru元素偏聚于枝晶干。Ru的加入明显影响其它合金元素的偏析,加入1.5wt.%的Ru后,Al和Ta等枝晶间富集元素更多地向枝晶干分配,W和Re等枝晶干富集元素向枝晶干偏聚的趋势更强;而加入3wt.%的Ru后,Al和Ta等元素更多地向枝晶间偏聚,Re元素向枝晶干偏析的倾向减弱。 加入Ru导致明显的元素反分配现象,即γˊ相形成元素更多地分配于γ基体,而γ基体形成元素更多地分配于γˊ相。在1100℃长期时效过程中,µ相的析出时间随Ru含量的增加而推迟,Ru具有明显的抑制TCP相的作用。但Ru的加入增大了γˊ相的长大速率。 三种合金的抗拉强度在760℃时均达到峰值,Ru表现出明显的强化作用。800℃时的抗拉强度有所下降,其中3wt.%Ru合金的下降幅度最显著。1000℃时的抗拉强度急剧降低,且随Ru含量的升高性能降低的趋势略有加强。在1100℃/180MPa试验条件下,不含Ru和含3wt.%Ru合金的蠕变寿命非常接近,而1.5wt.%Ru合金的寿命明显降低。在1000℃/310MPa条件下,不含Ru和含1.5wt.%Ru合金的蠕变寿命非常接近,3wt.%Ru合金的寿命明显低于前两种合金,延伸率却显著提高。拉伸蠕变时合金中析出的m相可以作为基底促进孔洞形核,进而促进微裂纹快速连接甚至直接诱发裂纹。加入1.5wt.%Ru可推迟m相形核从而减小孔洞尺寸;加入3wt.%Ru几乎完全抑制了μ相的析出。但Ru同时降低筏形组织的稳定性。Ru对性能的影响取决于这两方面作用的竞争结果。 三种合金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均符合抛物线规律。Ru的加入使氧化表观激活能增加。含Ru合金在1000℃和1100℃氧化时具有更高的氧化速率,在900℃氧化初期,枝晶间和枝晶干表现出不同的氧化行为。 1100℃氧化后,三种合金的氧化膜从表面向内依次为:NiO外层、CrTaO4、(Ni,Co)(Cr,Al)2O4、(Ni,Co)Ta2O6和NiWO4尖晶石次外层和α-Al2O3内层。900℃和1000℃氧化后的氧化层与1100℃基本相同,仅在次外层中不含NiWO4氧化物。三种合金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氮化。Ru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抗高温热腐蚀性能(950℃,Na2SO4)。初期腐蚀产物均主要由外层NiO、内层(Ni,Co)Al2O4和NiTa2O6组成。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2-04-10
页码144
源URL[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16939]  
专题金属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金涛. 钌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的作用[D]. 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00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金属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