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铜合金热影响区组织、性能及双丝MIG焊工艺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洪张飞 |
学位类别 | 硕士 |
答辩日期 | 2006-06-16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金属研究所 |
导师 | 张劲松 |
关键词 | Al-Cu合金 液化裂纹 焊后热处理 双丝焊 复合脉冲 |
学位专业 | 材料加工工程 |
中文摘要 | 铝铜合金熔化焊时接头强度系数低,热影响区存在软化现象,影响了该类合金焊接结构件的使用性能,本文研究了2519铝铜合金的液化裂纹敏感性和焊后热处理对2519铝铜合金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中厚板铝合金工业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焊接方法不能满足中厚板铝合金焊接对高质高效的要求,本文研究了Tandem双丝MIG焊工艺对20mm厚2219铝铜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用热模拟试验法测定了2519铝合金的热塑性曲线,得到该合金的脆性温度区间(BTR)为28℃,断口扫描电镜(SEM)观察和能谱分析(EDS)结果表明,快速加热条件下,组分液化机制是液化的主要原因。实际平板对接焊结果显示,母材近缝区的晶内和晶界处均发生组分液化,越靠近熔合线,液化越严重。 对2519铝合金焊接接头进行焊后热处理,结果表明固溶+时效处理比单纯的时效处理更能提高接头的强度和塑性,而且消除了热影响区的软化现象。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TEM)观察显示,单纯时效处理后,焊缝金属的共晶组织没有明显变化,晶内析出相数量增加,热影响区软化区的晶内析出相没有明显改变;固溶+时效处理后,焊缝金属的共晶组织减少,连续性降低,焊缝和热影响区软化区的晶内析出相均变成大量弥散分布的细针状相。 对20mm厚2219铝合金进行Tandem双丝MIG焊试验,结果表明,双丝MIG焊在中厚板铝合金焊接时可以比传统单丝焊提高熔敷率,通过对双丝MIG焊机主从电源工艺参数进行调节并使其匹配合理,可以获得与传统单丝MIG焊相媲美的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为了进一步改善焊缝金属的组织和性能,本文还对双丝焊电源的后丝电弧进行低频调制,结果表明复合脉冲MIG焊时熔池金属的搅拌效应更明显,降低了焊缝金属的气孔率,细化了晶粒,提高了接头力学性能。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2-04-10 |
页码 | 70 |
源URL | [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16981] ![]() |
专题 | 金属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洪张飞. 铝铜合金热影响区组织、性能及双丝MIG焊工艺研究[D]. 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00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金属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