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铼和钴在单晶高温合金中的作用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王文珍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8-01-2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授予地点金属研究所
导师胡壮麒
关键词 粗化 TCP相 单晶高温合金
其他题名Wenzhen Wang
学位专业材料学
中文摘要本文研究了合金元素铼(Re)和钴(Co)对单晶高温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 随着Re含量的升高,铸态相的尺寸减小,合金的初熔温度提高,共晶的溶解和偏析的消除变得困难,获得形状规则、尺寸适中的的一次时效温度升高;Re含量增加,扩散系数降低,抑制了粗化;Re有利于提高合金的持久性能。 随着Co含量的升高,铸态相体积分数升高,尺寸减小,合金的初熔温度降低,共晶的溶解和偏析的消除变得容易;Co含量增加,扩散系数升高,促进了粗化,抑制了TCP相的析出;Co提高了无Re合金的持久性能,不降低含Re合金的性能,在Re含量较高的合金中,可以通过适当增加Co含量来抑制有害相的析出。 Co对变形机制的影响在含Re合金和无Re合金中不同。含Re合金在850℃/586MPa持久条件下,含12wt.%Co的合金中位错切入形成层错。无Re合金在1010℃/248MPa持久条件下:含12wt.%Co的合金中位错切入形成反相畴;不含Co的合金中位错切入形成层错。位错切入形成层错还是反相畴取决于Re和Co对层错能和反相畴界能的共同影响。 在950℃和1050℃长期时效后,为立方形、球形或不规则形状时,长期时效过程中其粗化更多地受扩散控制;为筏形时,其粗化更多地受界面反应控制。提出了一个描述形筏过程的模型。 研制出了一种含4wt.%Re、12wt.%Co的新型低成本第三代单晶高温合金,其持久寿命与含6wt.%Re的国外第三代单晶合金相当,且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良好的抗氧化、抗热腐蚀性能以及优异的长期时效组织稳定性。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2-04-10
页码112
源URL[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17049]  
专题金属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文珍. 铼和钴在单晶高温合金中的作用[D]. 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00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金属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