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GIS环境下1999~2000年中国东北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作者徐新良; 庄大方; 刘纪远
发表日期2004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 Penman-Monteith公式 时空变化特征 GIS
ISSN号1002-6819
摘要为了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该文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建立区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空间分布模型计算了中国东北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东北地区5~9月份日平均蒸散量呈逐年增大趋势,并以每年0.04mm的速度递增;其中5、6、7、8、9各月份绝大部分地区日均蒸散量年变化呈增加的趋势,东北平原年增长超过0.05mm,≥0.4mm蒸散地区年平均增长面积为248.73万hm2。5月份和8月份大部分地区日均蒸散量呈减少的趋势,6、7、9月份大部分地区日均蒸散量呈增加的趋势。5月和8月蒸散量的减少以及6月到9月蒸散量的增加都由东北(三江平原)向西南(辽河平原)迁移,并在空间范围上表现出一定的收缩趋势。日均蒸散量≥0.4mm蒸散地区的重心呈有规律的波动,5~9月份平均重心年际波动主要位于呼伦贝尔高原和西辽河平原两个地区,5、6、7、8、9月份重心的波动轨迹基本为由西北—东北—西南地区,空间上也逐渐由较集中变为较分散。
出处农业工程学报
2页:41196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3635]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徐新良,庄大方,刘纪远. GIS环境下1999~2000年中国东北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200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