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WOFOST模型的京津冀地区冬小麦生产潜力评价

文献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作者吕昌河; 于伯华
发表日期2010
关键词WOFOST模型 冬小麦潜在产量 冬小麦雨养产量 京津冀地区
ISSN号1000-3037
摘要研究利用近40年的逐日气候数据,借助WOFOST作物模型模拟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冬小麦的生产潜力,通过与实际产量的比较,探讨了提高冬小麦产量的潜力与措施。研究表明:①京津冀地区(除张家口和承德地区)冬小麦光温潜力介于6 934~9 143 kg/hm2之间,从冀中南部向京津地区和冀东北地区逐渐增大,区域平均生产潜力为8 037 kg/hm2;②冬小麦雨养潜力介于4 515~6 639 kg/hm2之间,由东部和南部随降水量降低依次向西北递减,到冀西北区降至最低,区域平均产量为5 771 kg/hm2;③影响冬小麦产量的自然因子中,水分是关键限制要素,北部地区也受低温霜冻的影响;④京津冀中部和南部地区的冬小麦生产潜力年际变化波动相对较小,东北部变化波动相对较大;⑤2005—2007年研究区冬小麦的实际单产在2 721~7 300 kg/hm2之间,区域平均5 247 kg/hm2,相当于潜在产量的50%~80%,其中石家庄地区附近实际产量达到潜在产量的80%以上,天津和沧州地区以及邯郸地区,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的差距较大。
出处自然资源学报
3页:475-487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4232]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吕昌河,于伯华. 基于WOFOST模型的京津冀地区冬小麦生产潜力评价. 201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