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太行山区侧柏林地人工降雨下的入渗特性

文献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作者于静洁
发表日期2010
关键词人工模拟降雨 入渗特性 表观入渗率 土壤斥水性
ISSN号1009-2242
摘要对降雨入渗的研究是揭示华北地区水源地来水量变化研究的基础。运用人工模拟降雨,在2个2m2的径流小区(编号为P1、P2,坡度分别为19.6°,11.7°)上研究了太行山区侧柏林地的入渗特性,分析了雨强、土壤前期含水量和坡度对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1)入渗过程经历了供水控制阶段和剖面控制阶段,在供水控制阶段,降雨全部入渗,雨强越大,初始入渗率越大;在剖面控制阶段,表观入渗率逐渐降低并直至稳定,而P2小区的首场降雨中表观入渗率却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且供水控制阶段时间更短;(2)雨强越大,初始入渗率越大。在P1小区,表观稳定入渗率随雨强增大而增大,这一现象并没有在P2小区出现;(3)土壤前期含水量越大,供水控制阶段的时间越短;对比场次降雨下的土壤负压势变化表明湿润锋运动速度随土壤前期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快;(4)坡度较大的P1小区(19.6°),其平均表观稳定入渗率较大(0.57mm/min),P2小区(11.7°)的平均表观稳定入渗率较小(0.35mm/min)。
出处水土保持学报
1页:28-32+68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5562]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于静洁. 太行山区侧柏林地人工降雨下的入渗特性. 201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