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南秦岭大巴山区河流、泉水、井水的含硒量及其分布规律

文献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作者雒昆利
发表日期2002
关键词南秦岭大巴山 下寒武统 早古生代地层
ISSN号0001-5717
摘要地处南秦岭大巴山地区的紫阳县是我国著名的富硒区。通过对南秦岭大巴山区几条主要河流、泉水、井水的含硒量及其分布区地层和岩石的含硒量及其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大巴山地区河流、泉水、井水的含硒量与含水层及其流域分布的岩石特征、岩石的含硒量及其硒的淋失率等密切相关。其河流、泉水、井水的含硒量为0.05~15 μg/L。其中泉水的含硒量为0.1~1.9 μg/L,井水的含硒量为0.05~15 μg/L,河流的含硒量为0.3~0.7 μg/L。本区含硒量最高的水体为下寒武统鲁家坪组碳质板岩分布区汇水侧的井水,其含量为2~15μg/L。富硒而淋失率低、但淋失量高的下寒武统鲁家坪组分布区的泉水和井水的含硒量高,是今后大巴山紫阳县潜在的富硒矿泉水的寻找和开发的方向。含硒量低的志留纪砂岩和粉砂岩、奥陶纪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以及中、晚寒武世灰岩和砾屑灰岩分布区的泉水和井水的含硒量低。
出处地质学报
3页:389-394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5744]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雒昆利. 南秦岭大巴山区河流、泉水、井水的含硒量及其分布规律. 200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