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中国西南地区二叠纪乐平世陆生生物大灭绝期煤中砷和硒的演化及古环境意义

文献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作者陈同斌; 李会杰; 雒昆利
发表日期2008
关键词晚二叠世煤 乐平世 砷和硒的演化 古环境 陆生生物大灭绝
ISSN号1671-1505
摘要为了探讨中国西南地区二叠系乐平统(上二叠统)龙潭组中下部煤系不同煤组分中砷、硒的含量和演化及古环境意义,对近10年来采集于中国西南扬子地台的二叠系乐平统龙潭组主采煤层的原煤、亮煤、煤矸石、黄铁矿结核等样品中砷、硒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与中国华北地台一些煤矿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山西组的原煤、镜煤、亮煤、煤矸石、黄铁矿结核等样品中砷、硒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乐平统龙潭组煤的砷、硒含量变化较大,但总体高于华北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煤的砷、硒含量;西南二叠系乐平统龙潭组大多数的亮煤中砷、硒含量高于原煤全煤样(刻槽样)中的砷、硒含量,也远远高于同煤层煤矸石的含量,龙潭组部分亮煤的砷含量尤其高,为5.5~33.8 mg/kg,还发现砷含量为89 mg/kg的亮煤。但华北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的镜煤中的砷、硒含量与之相反,低于原煤全煤样的砷、硒含量,其中砷含量非常低,为0.63~1.29 mg/kg。说明西南地区上二叠统煤中的砷和硒与煤的有机质密切相关,可能主要来源于成煤古植物。在西南乐平世早、中期第Ⅰ幕陆生生物集群灭绝事件期间,陆生动物的食物——植物中有毒有害元素砷、硒含量明显增加,陆生环境或泥炭沼泽中可溶性砷、硒含量增加。
出处古地理学报
4页:385-394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5751]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同斌,李会杰,雒昆利. 中国西南地区二叠纪乐平世陆生生物大灭绝期煤中砷和硒的演化及古环境意义. 200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