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乡村发展格局与类型
文献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作者 | 李裕瑞![]() ![]() ![]() |
发表日期 | 2011 |
关键词 | 乡村发展水平 乡村发展类型 指标体系 SOFM人工神经网络 黄淮海地区 |
ISSN号 | 1000-0585 |
摘要 | 以黄淮海地区为例,评价分析了该区2000~2008年乡村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格局,并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OFM)人工神经网络聚类算法划分了区域乡村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全区乡村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乡村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长7.71%;(2)县域乡村发展格局无明显变化,但乡村综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仍在增大,乡村综合发展指数的变异系数由0.346增加到0.350;(3)县域人均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与乡村发展水平呈日益强化的显著负相关关系;(4)基于SOFM聚类算法,将黄淮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划分为8大类。本文认为:在城乡转型发展新时期,黄淮海地区乡村发展应立足地域类型特征,突出核心优势、明确限制因子,因地制宜、分区推进;县域人均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与乡村发展水平关系"倒挂"的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区乡村发展,亟需推进宏观层面的制度和政策创新。 |
出处 | 地理研究
![]() |
期 | 9页:1637-1647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6728] ![]() |
专题 | 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_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裕瑞,刘彦随,龙花楼. 黄淮海地区乡村发展格局与类型. 201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