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变化的周期分析
文献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作者 | 葛全胜![]() ![]() ![]() |
发表日期 | 2007 |
关键词 | 小波分析 降水周期 气候驱动因子 近300年 黄河中下游 |
ISSN号 | 0375-5444 |
摘要 | 根据利用清代雨雪档案重建的黄河中下游及其4个子区域1736~2000年的逐年降水序列,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该区降水变化的周期特征,探讨了影响降水周期变化的可能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具有2~4年、准22年及70~80年等年际与年代际的振荡周期。其中,2~4年周期与El Nino事件关联,在El Nino事件发生的当年或第二年,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比常年偏少;而准22年及70~80年的周期,与wolf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周期变化及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信号有关。但在70~80年的周期尺度上,太阳活动与降水变化的对应关系在1830年以前表现为太阳活动偏强(弱)时,降水偏少(多);1830年以后,太阳活动的周期演变为80~100年的更长周期,因这一阶段可能受到由于人类活动加强而致的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等因素的干扰,太阳活动与降水之间的关系明显减弱;而PDO与降水的对应关系则表现在全时域上,且在近100多年,PDO与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逐渐加强,特别是在1940s以后达到最大。 |
出处 | 地理学报
![]() |
期 | 5页:537-544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7830]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葛全胜,郑景云,郝志新. 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变化的周期分析. 200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