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耕地黑土活性有机碳空间分布及生物有效性
文献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作者 | 方华军 |
发表日期 | 2006 |
关键词 | 土壤侵蚀 水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碳 易矿化碳 黑土 |
ISSN号 | 1009-2242 |
摘要 | 以一东北黑土区典型漫岗坡耕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侵蚀程度地形部位的活性碳组分,以分析土壤侵蚀对活性碳组分的影响以及沉积区侵蚀碳的归宿。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形部位表层黑土(0~20 cm)水溶性有机碳(W SOC)含量介于14.6~20.0 m g/kg之间,低于总SOC含量的0.15%;W SOC在沿坡迁移的同时,向下淋溶也很显著。M BC含量为121.5~583.6 m g/kg,占总SOC的1.0%~4.7%。M in-C变化范围为52.8~115.3 m g/kg,土壤M in-C差异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侵蚀显著降低侵蚀部位表层土壤M in-C、W SOC和M BC含量,沉积区土壤M BC、M in-C含量及其商值较高,而W SOC却无显著累积。相关关系表明,表层土壤M in-C、W SOC和M BC均于总S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初步的研究结果认为侵蚀物质的输入增加沉积区表层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碳的矿化潜力,常年处于氧化环境中的侵蚀碳可能被矿化而难以累积。 |
出处 | 水土保持学报
![]() |
期 | 2页:59-63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8319]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方华军. 坡耕地黑土活性有机碳空间分布及生物有效性. 200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