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在实验性肝癌小鼠体内的靶向效应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盛世厚 ; 于惠秋 ; 刘铜军 ; 郑勇辉 ; 景遐斌 |
刊名 |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 |
出版日期 | 2011 |
卷号 | 37期号:3页码:418-421 |
关键词 | H22 肝癌小鼠 聚乙二醇- 聚乳酸- 聚碳酸酯共聚物 胶束 EPR 效应 被动靶向 |
ISSN号 | 1671-587X |
通讯作者 | 刘铜军 |
中文摘要 | 目的:证实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胶束的靶向效应,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荧光显像剂罗丹明与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胶束键合,通过罗丹明跟踪检测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罗丹明胶束)在荷H22肝癌的小鼠体内分布情况。荷H22肝癌小鼠随机分为罗丹明胶束注射组和游离罗丹明注射组,分别注射罗丹明胶束和游离罗丹明,于药物注射后1、3、6、12、24及48 h采用活体成像系统测定小鼠活体及离体器官中药物浓度。结果:游离罗丹明组小鼠注射罗丹明后随循环系统迅速到达全身各个器官,逐渐代谢消失,无肿瘤聚集现象;罗丹明胶束组小鼠给药后体内药物浓度缓慢上升,3 h肿瘤出现药物聚集现象,6 h达到最高浓度且明显高于全身其他器官,12 h仍具有较高浓度。结论: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胶束具有使其键合的药物在体内缓释的效果,延长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减少药物代谢率,靶向到达肿瘤部位,延长在肿瘤滞留时间。 |
收录类别 | CSCD收录国内期刊论文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2-06-12 |
源URL | [http://ir.ciac.jl.cn/handle/322003/45291] ![]() |
专题 |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_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知识产出_期刊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盛世厚,于惠秋,刘铜军,等. 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在实验性肝癌小鼠体内的靶向效应[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3):418-421. |
APA | 盛世厚,于惠秋,刘铜军,郑勇辉,&景遐斌.(2011).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在实验性肝癌小鼠体内的靶向效应.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37(3),418-421. |
MLA | 盛世厚,et al."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在实验性肝癌小鼠体内的靶向效应".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37.3(2011):418-42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