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农用地时空变化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以岷山中部地区的白草河流域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王学志 ; 徐卫华 ; 欧阳志云
刊名生物多样性
出版日期2009-01-15
期号1页码:41200
关键词岷山 Ailuropoda melanoleuca 农用地 生境 自然保护区
中文摘要岷山中部地区是我国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种群分布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但近年来砍伐森林、种植药材等农业活动较为突出,可能对大熊猫及其生境利用造成不利影响。为了明确该地区农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保护区内外大熊猫生境的影响,我们采用遥感影像解析、GIS空间分析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白草河流域进行了本项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的农用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m以下的地区。从1994-2008年,农用地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1994-2001年间,农用地面积减少,减少区域主要在海拔1,700m以下的地区;2001-2008年间,农用地面积增加明显,增加区域主要在海拔1,7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周边。农用地扩张直接导致1994-2008年间该地区5,281hm2(6.46%)的大熊猫生境丧失。就保护区内外而言,保护区外部大熊猫生境的丧失比例达21.53%,而保护区内部的生境变化不大。为了有效保护该地区的大熊猫生境,除了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部进行开发外,建议对保护区外部的大熊猫生境进行保护,禁止在海拔1,7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进行土地开发。
公开日期2012-06-28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5021]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学志,徐卫华,欧阳志云. 农用地时空变化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以岷山中部地区的白草河流域为例[J]. 生物多样性,2009(1):41200.
APA 王学志,徐卫华,&欧阳志云.(2009).农用地时空变化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以岷山中部地区的白草河流域为例.生物多样性(1),41200.
MLA 王学志,et al."农用地时空变化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以岷山中部地区的白草河流域为例".生物多样性 .1(2009):4120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