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湿地根孔系统特征及其磷去除机理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李静 ; 尹澄清 ; 王为东 ; 付强 |
刊名 | 湿地科学
![]() |
出版日期 | 2009-09-15 |
期号 | 3页码:273-279 |
关键词 | 白洋淀 芦苇湿地 磷吸附 平衡浓度 吸附容量 |
中文摘要 | 为探明湿地根孔的分布特征及其磷去除机理,于2008年4~7月调查了白洋淀排污河——府河沿岸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中根孔的分布,并研究了根孔系统中3种典型介质对磷的吸附特点。调查发现,排污河沿岸苇地剖面上死根孔数目约占40%,根孔的存在大大增加了交错带土壤的导水速率和水/土接触的有效面积。野外剖面清查发现,死根孔内部常存在着湿润而松软的颗粒填充物,由于交错带与周边水体的间歇性水文交换过程,湿地基质中存在明显的红棕色氧化性土壤。试验表明,根孔内部填充物、湿地氧化性基质土和湿地基质土3种典型介质对磷都有很高的吸附容量,而湿地基质和根孔内部不同的水流条件明显影响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吸附性质。湿地氧化性基质土、湿地基质土和根孔内部填充物的最大磷吸附量分别为1186.0mg/kg、714.6mg/kg和650.1mg/kg。从吸附平衡浓度(EPC0)来看,三者无显著差别,均在0.025mg/L左右,表明这3种介质可以吸附较低浓度的磷。而更接近田间条件的动态吸附试验中,饱和磷吸附量分别为:湿地氧化性基质土约320mg/kg,湿地基质土约200mg/kg,根孔内部填充物约140mg/kg。根孔内部填充物吸附的磷较之二种基质土更容易解吸。以上结果说明,芦苇湿地根区3种典型介质均有较高的磷吸附容量,根孔内部填充物吸附能力低于湿地基质土壤,但错综复杂的根孔系统增加了吸附表面积,使水分和土壤充分接触,从而保持了根孔系统良好的磷去除效果。 |
公开日期 | 2012-07-06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5360]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静,尹澄清,王为东,等. 芦苇湿地根孔系统特征及其磷去除机理研究[J]. 湿地科学,2009(3):273-279. |
APA | 李静,尹澄清,王为东,&付强.(2009).芦苇湿地根孔系统特征及其磷去除机理研究.湿地科学(3),273-279. |
MLA | 李静,et al."芦苇湿地根孔系统特征及其磷去除机理研究".湿地科学 .3(2009):273-27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