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小轴海绵细胞的分离、培养和代谢规律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宋悦凡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1-01-20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导师张卫
学位专业生物化工
中文摘要海绵是重要的海洋药源生物,但其生物量的供给问题制约了药物开发的进程。海绵细胞培养是未来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国南海小轴海绵(Axinella sp.)体内已探明含有两种具有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和骨关节炎药用活性的生物碱debromohymenialdisine(DBH)和hymenialdisine(HD),本论文以该海绵为模式体系,进行了细胞的分离、培养和代谢研究,旨在对未来的药源开发加以探索。 首先,将海绵组织离散后得到的混合细胞依据光镜形态划分为C1、C2、C3 和C4 四种主要类型,建立了四类细胞的富集方法,并整合成了一套可连续操作的流程,其中C1、C2 的富集纯度均可达88%以上。对C1-C4 进行了细胞鉴定,确定了其对应的细胞类型。对各类细胞的光学显微特征、细胞化学染色和培养特性也进行了考察。考察了目标生物碱在海绵细胞-微生物和C1-C4 中的分布。结果表明:DBH 和HD 位于海绵细胞中,C1 细胞(即小球细胞A)为两种生物碱的储存细胞。 最后,对海绵细胞进行了分类培养,制备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团。对三类细胞团的细胞构成、成团和贴壁性质,以及DBH、HD 的代谢规律进行了考察。通过比较生物碱在细胞接种时的初始量和在细胞团培养期末的代谢总量,证明了海绵细胞具有参与DBH、HD 代谢的能力,为未来利用细胞培养生产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学科主题物理化学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2-07-09
源URL[http://159.226.238.44/handle/321008/116481]  
专题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宋悦凡. 小轴海绵细胞的分离、培养和代谢规律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