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典型饮用水源水DOM的调查与表征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作者 | 解建坤,王东升,邢丽楠等 |
出版日期 | 2010 |
会议名称 | 第六届海峡两岸水质安全控制技术及管理研讨会 |
页码 | 40915 |
中文摘要 | 本文对我国二十九个典型饮用水源水(取自十三个水体和三个季节)的溶解性有机物(DOM)特性进行了常规指标、化学分级(树脂吸附法)和表观分子量分级(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法(HPSEC)与分峰技术结合)的综合表征和调查,并对DOM化学分级组分百分率、DOM表观分子量分级组分百分率和特征紫外吸光度(SUVA)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不同程度的水体污染和周边生态环境破坏,低DOM含量、低SUVA、低憎水性DOM分级组分百分率以及低大分子量DOM分级组分百分率是我国大部分典型饮用水源水的显着特征,预示着其较低的DOM强化混凝可去除性。松花江流域中源水的SUVA、憎水性DOM分级组分百分率和较高分子量DOM分级组分百分率相对高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后三个流域中源水的这些指标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有所波动。从秋季到春季,大部分源水的这些指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憎水性分级组分百分率与较高分子量分级组分百分率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特别是SHoM与Peak 5和Peak 4,5),然而SUVA与以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相对较低一些。此外,本研究提出一个基于化学分级和表观分子量分级的DOM内部构成示意图。 |
会议录 | 第六届海峡两岸水质安全控制技术及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 |
源URL | [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5628] ![]() |
专题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解建坤,王东升,邢丽楠等. 我国典型饮用水源水DOM的调查与表征[C]. 见:第六届海峡两岸水质安全控制技术及管理研讨会.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