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降解PAHs的酵母菌强化体系中各菌株生理特性的比较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作者邓艳芹,杨敏,Hesham A等
出版日期2007
会议名称【会议名称】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2007年会暨国际研讨会
页码【页码】196-200
中文摘要【摘要】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通过比较葡萄糖、十六烷烃以及萘作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的生理特性,包括表面活性剂的产生、乳化能力、细胞表面疏水性和在萘碳源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重点探讨在油田废水处理系统中稳定存在的5株酵母菌的作用机制和存在机理。实验发现各菌株产生表面活性剂的能力有较大差异,比较H3和H1发现,两菌株在萘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与其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能力是一致的,说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对于促进PAHs的降解具有重要的作用。H5在萘培养基中表面张力没有发生较大变化,但相对其它菌株具有明显较强的乳化能力,说明高分子量表面活性剂的积累对于PAHs的降解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对于葡萄糖培养的菌株细胞,以疏水性物质如烷烃、萘为碳源时菌株细胞的表面疏水性均有所提高,说明这些菌株具有调节自身细胞表面性质来适应疏水性环境的能力。本研究同时对烷烃和萘共存时各菌株是否存在共代谢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会议录【出处】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2007年会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5968]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邓艳芹,杨敏,Hesham A等. 降解PAHs的酵母菌强化体系中各菌株生理特性的比较[C]. 见:【会议名称】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2007年会暨国际研讨会.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