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关于汉代的黄道坐标测量及其天文学意义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孙小淳
刊名自然科学史研究
出版日期2000-04
卷号19期号:2页码:143-154
关键词黄道 黄赤交角 黄道距度 黄道内外度 浑盖革命 汉代天文学
中文摘要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视运动的轨道。两汉时期,黄道概念及黄道坐标被引入了天文历法的理论与推算。文章分析两汉时期对冬至点位置、黄赤交角、二十八宿黄道距度等黄道坐标基本要素的测量,论述黄道概念在汉代天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文章还对中国最早的恒星位置的黄道坐标——“石氏星经”中的恒星“黄道内外度”进行了初步的数据分析和历史考证,认为最可能是在东汉时期测定的。最后文章从黄道坐标测量的角度,简要论述汉代天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从盖天说到浑天说的转变。 
学科主题天文学史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2-07-20
源URL[http://ir.ihns.ac.cn/handle/311051/1230]  
专题自然科学史研究所_科学技术史_中国古代科技史
期刊编辑部_自然科学史研究(1982-)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小淳. 关于汉代的黄道坐标测量及其天文学意义[J].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19(2):143-154.
APA 孙小淳.(2000).关于汉代的黄道坐标测量及其天文学意义.自然科学史研究,19(2),143-154.
MLA 孙小淳."关于汉代的黄道坐标测量及其天文学意义".自然科学史研究 19.2(2000):143-15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