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1743-1744年与1876-1878年旱灾中的政府粮食调度与社会后果对比
文献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作者 | 萧凌波 ; 黄欢 ; 魏柱灯 |
发表日期 | 2012 |
关键词 | 华北 历史旱灾 社会响应 粮食调度 《清实录》 |
ISSN号 | 1000-811X |
摘要 | 以《清实录》等清代档案文献为主要历史信息源,挑选华北地区清代盛期(1743-1744年)和晚期(1876-1878年)分别发生的两次典型旱灾,对灾害气候背景和灾情、政府措施(特别是政府主导的跨区粮食调度)、社会后果(人口迁徙和动乱)等信息进行整理并分别对比,可以发现1743-1744年旱灾期间政府的粮食调度体现出粮食数量大、来源渠道广、调度效率高等鲜明特点,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而1876-1878年旱灾则反之,粮食数量及来源有限,且转运效率极低,由此引发严重社会后果。这种转变,发生在主要余粮产区农业凋敝、南北粮食运道(大运河)阻断、漕运及仓储制度衰败的时代背景之下,重灾区空间分布带来的交通通达性差异,也在客观上影响了粮食调度的效率。 |
出处 | 灾害学
![]() |
期 | 01页:101-106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6000]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萧凌波,黄欢,魏柱灯. 华北1743-1744年与1876-1878年旱灾中的政府粮食调度与社会后果对比. 201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