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渡湖通江前后调蓄能力模拟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李涛 ; 吴胜军 ; 蔡述明 ; 薛怀平 ; YASUNORI Nakayama |
刊名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
出版日期 | 2005 |
期号 | 3页码:351-355 |
关键词 | 涨渡湖地区 数字高程模型 调蓄能力 模拟分析 |
ISSN号 | 1671-5888 |
通讯作者 |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省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省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省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省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重点实验室,日本大学文理学部 湖北武汉430077,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8 ,湖北武汉430077,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湖北武汉430077 ,湖北武汉430077 ,日本东京156-8550 |
中文摘要 | 在RS/GIS的支持下,采用地形图扫描矢量化法构建涨渡湖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将DEM模型与涨渡湖区2003年的LANDSAT 7 TM遥感图像进行叠加分析,提取出不同湿地类型的平均高程。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起水位、淹没面积、容积的关系模型。结合试验区的农情状况和水利设施的排涝能力,对比分析出通江前后涨渡湖地区调蓄能力的变化:通江前湖区最大调蓄面积为38.75 km2,最大调蓄容量为1.644亿m3;通江后其最大可淹没面积为273 km2, 最大可调蓄容量为9亿m3。 |
公开日期 | 2012-02-13 |
源URL | [http://ir.whigg.ac.cn//handle/342008/1073] ![]() |
专题 |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_湖北省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重点实验室_期刊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涛,吴胜军,蔡述明,等. 涨渡湖通江前后调蓄能力模拟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351-355. |
APA | 李涛,吴胜军,蔡述明,薛怀平,&YASUNORI Nakayama.(2005).涨渡湖通江前后调蓄能力模拟分析.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3),351-355. |
MLA | 李涛,et al."涨渡湖通江前后调蓄能力模拟分析".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3(2005):351-35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