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青藏高原东缘不同人工林替代乡土灌木对地被物水文特征的影响(英文)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庞学勇 ; 包维楷
刊名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出版日期2011
卷号2期号:3页码:217-224
关键词森林地被物 人工林替代 持水速率 持水量 生态恢复 青藏高原东缘
ISSN号1674-764X
其他题名Effect of Substituting Plantation Species for Native Shrubs on the Water-hold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est Floor on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通讯作者包维楷
中文摘要尽管森林地被物在保水与养分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我们仍然对由植被转换引起的森林地被物的变化缺乏了解。为评价不同人工林替代乡土灌丛对森林地被物水文特性的影响,我们选择了4种人工林(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Cj],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Pt],华山松Pinus armandi[Pa],落叶松Larix kaempferi[Lk]),以次生乡土灌丛(QC)(Quercus liaotungensis和Corylus heterophylla var.sutchuenensis为优势种)为对照。人工林种植于1987年,初始密度为2500株ha-1。我们发现针叶人工林地被物厚度和贮量明显大于次生灌丛地和阔叶人工林地。地被物最大持水量在各林地之间差异与厚度和贮量显示相同的趋势,我们认为其主要贡献因子为林地凋落物数量及单位重量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差异。地被物吸水过程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分别呈对数与指数回归关系。吸水过程在各植被之间与地被物各层次之间明显不同,主要受各植被的凋落物叶结构与分解程度影响。我们的结果显示针叶林地被物储量明显高于阔叶林,这说明以针叶树种为优势的林地大量养分滞留在凋落物中,难于返还土壤被植物利用,同时,半分解层(F)和分解层(H)最大持水能力高于未分解层(L),因此,改善林地微环境,促进L层地被物向F和H层转化,是改善人工林地被物水文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语种英语
公开日期2012-11-09
源URL[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23500]  
专题成都生物研究所_生态研究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庞学勇,包维楷. 青藏高原东缘不同人工林替代乡土灌木对地被物水文特征的影响(英文)[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1,2(3):217-224.
APA 庞学勇,&包维楷.(2011).青藏高原东缘不同人工林替代乡土灌木对地被物水文特征的影响(英文).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3),217-224.
MLA 庞学勇,et al."青藏高原东缘不同人工林替代乡土灌木对地被物水文特征的影响(英文)".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3(2011):217-22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