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油源及油气运移探讨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张明峰 ; 妥进才 ; 张小军 ; 吴陈君 ; 郭力军 |
刊名 | 岩性油气藏
![]() |
出版日期 | 2012 |
卷号 | 24期号:2页码:61-66 |
关键词 | 生物标志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 乌南油田 柴达木盆地 |
中文摘要 | 对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系统分析表明:样品中正构烷烃系列碳数分布具有双重性模式,Pr/Ph值<0.5,呈强植烷优势;具有相对较高含量的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藿烷C35/C34值基本上≤1;指示了乌南油田原油形成于半咸水—咸水湖相较强还原沉积环境,母质来源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藿烷和甾烷成熟度参数反映其主要为低成熟原油。在此基础上开展油源对比研究,指出乌南油田原油和扎哈—切克里克生烃凹陷下干柴沟组烃源岩之间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性很好。原油类型的一致性为应用含氮化合物探讨原油运移提供了基础条件。含氮化合物分析结果反映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咔唑类化合物浓度存在减小的趋势,而异构体化合物中屏蔽型化合物相对富集,表明乌南油田原油自西注入,向北和东南方向运移。由此确定位于乌南油田西侧的扎哈—切克里克生烃凹陷为其油源区,从而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
公开日期 | 2012-08-17 |
源URL | [http://ir.lig.ac.cn/handle/132962/74] ![]() |
专题 | 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_油气地球化学研究室_期刊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明峰,妥进才,张小军,等. 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油源及油气运移探讨[J]. 岩性油气藏,2012,24(2):61-66. |
APA | 张明峰,妥进才,张小军,吴陈君,&郭力军.(2012).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油源及油气运移探讨.岩性油气藏,24(2),61-66. |
MLA | 张明峰,et al."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油源及油气运移探讨".岩性油气藏 24.2(2012):61-6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