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凹陷珠海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机理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王 琪,郝乐伟,陈国俊,张功成,张 瑞,马晓峰,王 欢 |
刊名 | 石油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0 |
卷号 | 31期号:4页码:553-565 |
关键词 | 白云凹陷 碳酸盐胶结物 碳同位素 溶蚀作用 成岩环境 |
中文摘要 | 通过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法, 探讨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海组砂岩储层中多期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机理。根据不同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分、产状和赋存状态, 从矿物学和成岩序列的角度区分出3 期胶结物类型, 即早期方解石( 含少量菱铁矿) 、中期的铁方解石和晚期的铁白云石。多期胶结物氧碳同位素计算的Z值表明, 珠海组早期碳酸盐与干旱陆相湖泊环境有关, 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 直接从过饱和的碱性湖水介质中析出的产物; 中期的铁方解石和晚期的铁白云石明显晚于早期方解石, 在3 000~3 500m 深度段内, 珠海组中碳酸盐胶结物的δ13 C 值明显向负偏移(-6.3‰ ~-14.1‰) , 并与自生高岭石含量升高段和次生孔隙发育带呈很好的对应性, 表明中晚期碳酸盐的碳主要来自有机酸脱羧产生的CO2 。而长石类颗粒溶解提供了Ca2+ 离子, 随着有机酸的消耗, 成岩环境逐渐由酸性向碱性转变, 还原性增强, 孔隙流体中Fe2+ 和Mg2+ 很容易和CO2 结合进入碳酸盐矿物晶格,形成中晚期含亚铁的碳酸盐胶结物, 并充填在残余原生粒间孔和各类次生溶孔中, 对储层物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
公开日期 | 2012-10-03 |
源URL | [http://ir.lig.ac.cn/handle/132962/530] ![]() |
专题 | 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_油气地质研究室_期刊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 琪,郝乐伟,陈国俊,张功成,张 瑞,马晓峰,王 欢. 白云凹陷珠海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机理[J]. 石油学报,2010,31(4):553-565. |
APA | 王 琪,郝乐伟,陈国俊,张功成,张 瑞,马晓峰,王 欢.(2010).白云凹陷珠海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机理.石油学报,31(4),553-565. |
MLA | 王 琪,郝乐伟,陈国俊,张功成,张 瑞,马晓峰,王 欢."白云凹陷珠海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机理".石油学报 31.4(2010):553-56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