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古近纪沉积充填过程与主控因素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陈国俊,杜贵超,吕成福,薛莲花,陈吉,张晓宝 |
刊名 | 沉积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1 |
卷号 | 29期号:5页码:866-875 |
关键词 | 沉积相 充填过程 主控因素 柴达木盆地 |
中文摘要 | 从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古近纪古—始新世、渐新世古地形、古物源及沉积体系构成与分布的演变方面,剖析了柴西古近纪沉积充填过程及控制因素。受阿尔金断裂在新生代走滑过程中近南北向挤压分量的作用,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形成了多隆多坳的地形格局。下干柴沟组沉积期(约60~40Ma) ,随阿尔金山的快速隆升,在阿尔金山前形成数个沉降中心,沉积中心也从狮子沟迁移至南翼山—油泉子一带,并以尖顶山—南翼山—油泉子为界,分为东、西两类不同性质的沉积区,沿阿尔金山前陡坡带形成近物源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半深湖沉积体系; 在尖顶山—大风山缓坡带则形成远源控制型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体系。至上干柴沟组沉积期,因前期的超补偿沉积,阿尔金山前沉降区快速充填,沉积相由半深湖相变为浅湖相,大风山地区也因牛鼻子梁物源供给的减少,湖泊向东扩展,滨浅湖广布柴达木西北部地区。 |
公开日期 | 2012-10-03 |
源URL | [http://ir.lig.ac.cn/handle/132962/533] ![]() |
专题 | 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_油气地质研究室_期刊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陈国俊,杜贵超,吕成福,薛莲花,陈吉,张晓宝. 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古近纪沉积充填过程与主控因素分析[J]. 沉积学报,2011,29(5):866-875. |
APA | 陈国俊,杜贵超,吕成福,薛莲花,陈吉,张晓宝.(2011).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古近纪沉积充填过程与主控因素分析.沉积学报,29(5),866-875. |
MLA | 陈国俊,杜贵超,吕成福,薛莲花,陈吉,张晓宝."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古近纪沉积充填过程与主控因素分析".沉积学报 29.5(2011):866-87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