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中国主要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与地块运动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朱日祥 ; 杨振宇 ; 吴汉宁 ; 马醒华 ; 黄宝春 ; 孟自芳 ; 方大
刊名中国科学
出版日期1998
卷号28期号:增刊页码:1-16
关键词古地磁 视极移曲线 大地构造
中文摘要基于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大地块最新古地磁结果, 并重新审视已有的古地磁数据, 绘制了三大地块显生宙以来的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以此为荃础, 推算了各地块古纬度和取向的变化特征.进而分析了三大地块及其周边地块的运动学特征及相互间的对接和缝合过程.早古生代, 华北、扬子、塔里木地块都位千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华北地块在动力学上是独立的, 其运动特征以平移为主, 旋转运动为辅; 扬子和塔里术地块与冈瓦纳大陆关系密切, 塔里木地块很可能在晚奥陶世远离冈瓦纳大陆, 在二叠纪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 我国华北和蒙古联合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对接则是在晚侏罗世完成的.扬子与华北地块的对接过程是先东后西, 东部的对接发生在晚二登世, 对接时结合带位于北纬60一80. 晚三叠世两地块在西部闭合时, 结合带位于北纬25’左右.两地块在西邵对接的同时, 在东部产生了应力释放, 使最初俯冲到上地慢的部分陆壳物质被推挤上升, 与苏普一大别地区的超高压变质岩形成的时代相同.从晚二叠世到早中侏罗世华北与扬子地块以东部为支点经历了大规模的相对旋转. 晚侏罗世三大地块在动力学意义上已成为整体.在中国拉萨地块和印度次大陆与中国大陆对接缝合产生的力矩作用下. 晚侏罗世以来三大地块统一显示了约为20的顺时针旋转运动 .
公开日期2012-10-03
源URL[http://ir.lig.ac.cn/handle/132962/656]  
专题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_油气地质研究室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日祥,杨振宇,吴汉宁,等. 中国主要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与地块运动[J]. 中国科学,1998,28(增刊):1-16.
APA 朱日祥.,杨振宇.,吴汉宁.,马醒华.,黄宝春.,...&方大.(1998).中国主要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与地块运动.中国科学,28(增刊),1-16.
MLA 朱日祥,et al."中国主要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与地块运动".中国科学 28.增刊(1998):1-1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