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运聚规律和成藏机理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王传远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7-06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导师段 毅
关键词中生界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 成藏期次 油藏连通性 成藏模式
学位专业地球化学
中文摘要油气运移研究是认识油气成藏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它也是石油地质研究的 热点领域。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勘探开发历史较长,目前主要面临着寻找新 的有利勘探区块和层位的任务。近几年,勘探发现长9 油层组具有很好的勘探前 景。姬塬地区已经发现了新的油田,它们成为长庆油田储量接替的有利区块。但 是盆地长9 油层组和姬塬地区油气来源、运移和成藏规律并不十分清楚。本论文 应用油源对比、原油色谱指纹、含氮化合物以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新理论及新方 法,系统地研究了长9 及姬塬地区油气来源及成因、运移规律和成藏模式,并取 得了如下的成果和认识: (1)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烃源岩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分析,阐明了烃源 岩的成因,并建立了有效的油源对比指标。 (2)通过对盆地中长9 和姬塬地区延7-延10 和长1-长6 油层组原油地球 化学的系统研究,阐明了该层位原油的成因。所研究的原油母质由水生生物和陆 生植物构成,并且陆生植物具有较大的贡献,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的微咸水环 境,成熟度高。 (3)对盆地长9 和姬塬地区延7-延10 和长1-长6 油源进行了精细对比, 确定了它们的油源区。结果表明,古峰庄-元城地区长9 原油主要来自华池-古 峰庄地区的长7 烃源岩;正宁-长武地区长9 原油主要来自华池-富县以南长7 烃源岩;丹44-18 井和丹49 长9 原油主要来自高桥-洛川地区长9 烃源岩;志 丹地区的长9 和长8 原油来自志丹-洛川长9 和长7 烃源岩;洛川地区的长9 和长8 原油来自华池-富县以南长7 烃源岩;姬塬地区延7-延10 和长1-长6 原 油主要来自华池-富县以南长7 烃源岩。 (4)应用高效气相色谱技术,通过详细的原油色谱指纹参数的分布特征研 究,首次分析了姬塬地区储层连通性。研究发现,铁边城井区、定边井区和姬塬 井区之间的储层的连通性较差。对于同一区块来说,上三叠统延长组各段具有自 己的连通体系,一般来说连通性较好;下侏罗统延安组各段油井之间的连通性较 差。这种结果的出现与延安组沉积的古环境和古地理位置造成油藏分布的不均匀 性是一致的。 (5)对盆地长9 和姬塬地区延7-延10 和长1-长6 原油中含氮化合物首次 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油气运移。不同地区长9 原油的运移方向不同;由长9 到长7,在纵向是由上向下运移。姬塬地区油气主要从油藏东南部注入,并沿北 西方向运移以及由姬塬井区沿北东方向运移。从长6 到延8 油层组,在纵向是由 下向上运移。 (6)对长9 储层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阐明了长9 油气充注期次和历史。 长9 油气主要经历了一期油气充注期,只有峰2 井存在较弱的第二期油气充注期; 与油气充注的有关构造热事件主要发生在早、中白垩世约130~100 Ma。 (7)对长9 油气运移规律和成藏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不同地区3 种成 藏模式。长9 油气成藏在古峰庄-元城地区主要为上生下储;在志丹-洛川地区 为下生上储、上生下储和自生自储;在马家山-正宁地区主要为上生下储。 (8)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长9 油层组油气运移和成藏条件的分析,进行了 成藏有利区带预测。古峰庄-胡尖山地区的三角洲前缘有利相变带、高桥和洛川 地区的长9 储层砂体上倾方向岩性尖灭处和鼻隆构造部位以及盆地南缘在岩性 和低幅隆起构造有利处成藏
公开日期2013-01-10
源URL[http://ir.lig.ac.cn/handle/132962/1976]  
专题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_研究生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传远.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运聚规律和成藏机理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