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繁殖习性观察与受精卵的人工孵化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司亚东,姚卫建,李文祥,陈英鸿,张帆 |
刊名 | 淡水渔业
![]() |
出版日期 | 1999 |
期号 | 7 |
关键词 | 乌鳢 繁殖 人工孵化 |
中文摘要 | 池塘试验表明,乌鳢可以在四周有浅滩并生长有水草的池塘中发育成熟并产卵,在无浅滩和水草的池塘中则不能产卵。乌鳢受精卵漂浮于水面,能在静水中孵化出鱼苗。21~26℃时,从受精卵发育至开口摄食的鱼苗需4昼夜的时间,孵化率92.8%。刚孵出幼苗的开口饵料同样为轮虫和枝角类等,因此可以象“四大家鱼”一样进行池塘发花培育鱼苗。 |
收录类别 | CSCD |
资助信息 | 中国科学院资助;湖北省科委“九五”重大项目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10-13 |
源URL | [http://ir.ihb.ac.cn/handle/152342/3740] ![]() |
专题 | 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期刊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司亚东,姚卫建,李文祥,陈英鸿,张帆. 乌鳢繁殖习性观察与受精卵的人工孵化[J]. 淡水渔业,1999(7). |
APA | 司亚东,姚卫建,李文祥,陈英鸿,张帆.(1999).乌鳢繁殖习性观察与受精卵的人工孵化.淡水渔业(7). |
MLA | 司亚东,姚卫建,李文祥,陈英鸿,张帆."乌鳢繁殖习性观察与受精卵的人工孵化".淡水渔业 .7(199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