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试论宋代胆铜的高产与降雨量的关系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李仲均 ; 李庆元
刊名有色金属
出版日期1987-02
卷号39期号:1页码:38-62
中文摘要胆铜法是湿法炼铜的一种,中国有关胆铜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秦越人所著《神农本草经》。其后西汉刘安、东晋葛洪、唐梅彪等在其著作中均有论述。据笔者考证,胆水“浸铜法”用于生产,至迟始于唐末和五代初,其历史悠久是举世闻名的。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化学、化工史者,对中国发明的胆铜法炼铜有比较详细的评述,特别对宋代江西德兴胆铜产量之高颇为惊奇,但究其原由则不甚了了。笔者考证在中国的两宋(1094~1275年)期间,江西一带的年降雨量十分丰富,因而有极充足的水供生产胆铜之用;其次是德兴一带的斑岩铜矿分布广而贫,正适合于采炼。故考证如下,与有关学者们商榷。 
学科主题矿业史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4-16
源URL[http://ir.ihns.ac.cn/handle/311051/3111]  
专题自然科学史研究所_科学技术史_中国古代科技史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仲均,李庆元. 试论宋代胆铜的高产与降雨量的关系[J]. 有色金属,1987,39(1):38-62.
APA 李仲均,&李庆元.(1987).试论宋代胆铜的高产与降雨量的关系.有色金属,39(1),38-62.
MLA 李仲均,et al."试论宋代胆铜的高产与降雨量的关系".有色金属 39.1(1987):38-6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