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干旱区绿洲荒漠带土壤水盐异质性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黑河中游张掖绿洲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张勃 ; 孟宝 ; 郝建秀 ; 丁文晖
刊名中国沙漠
出版日期2006-01-30
期号01页码:81-84
关键词生态环境效应 土壤水盐分异 黑河中游 张掖绿洲
中文摘要对黑河中游地区典型绿洲的土壤含水量与含盐量分析表明,在无灌溉情况下,绿洲及绿洲边缘过渡带表层土壤含水量水平分异明显,由绿洲区的20%左右递减到绿洲荒漠生态过渡带的2.9%。绿洲荒漠带土壤水分变化反映了人类利用绿洲水资源的程度,在绿洲地下水资源开发过度和绿洲边缘人类活动剧烈的区域均存在着生态裂谷,对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极为不利。绿洲荒漠带土壤可溶性盐分含量的水平分异表现为绿洲土壤可溶性盐分含量比绿洲荒漠生态过渡带和荒漠区低;绿洲界外区不同荒漠类型土壤含盐量变化不同,在绿洲外围沙质荒漠区,土壤含盐量较低,在绿洲外围砾质荒漠(戈壁)区,土壤含盐量明显高于绿洲区;荒漠区土壤含盐量的垂直变化表明,含盐量最高的聚集层一般不在表层,而在40~60cm的亚表层。受土壤水盐分异的影响,绿洲外围荒漠植被类型出现分异,从高位绿洲到中位绿洲,外围区荒漠植被的耐旱性和耐盐性均增加。
收录类别CSCD
公开日期2013-03-06
源URL[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0207]  
专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分类)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勃,孟宝,郝建秀,等. 干旱区绿洲荒漠带土壤水盐异质性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黑河中游张掖绿洲为例[J]. 中国沙漠,2006(01):81-84.
APA 张勃,孟宝,郝建秀,&丁文晖.(2006).干旱区绿洲荒漠带土壤水盐异质性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黑河中游张掖绿洲为例.中国沙漠(01),81-84.
MLA 张勃,et al."干旱区绿洲荒漠带土壤水盐异质性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黑河中游张掖绿洲为例".中国沙漠 .01(2006):81-8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