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甘肃北砸山沙冬青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刘虎俊 ; 尉秋实 ; 王继和 ; 廖空太 ; 马瑞 ; 孙涛 ; 张锦春 ; 李得禄
刊名干旱区研究
出版日期2009-11-15
期号6页码:865-871
关键词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种群 分布格局 北砸山 景泰县 甘肃
中文摘要在甘肃省的北砸(音)山区选择不同坡向,在不同坡位上采用样方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沙冬青群落和种群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沙冬青种群稳定,山地阳坡中部的种群稳定增长,人为干扰较频繁的山坡下部为下降型种群。在山地阳坡和阴坡的上部,中龄个体比例最大,幼龄次之,老龄最少,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该部位的种群将较稳定。阳坡沙冬青的密度和生长势均大于阴坡,在同一坡向上,山坡中部的种群密度最大,绝对密度约为5 000株/hm2。在阴坡,沙冬青个体的总平均高度略大于阳坡,但阴坡植株基部的分枝数小于阳坡。不同龄级沙冬青植株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冠幅。所观测年的沙冬青植株间的生长量差异较小,但同株的生长具有年际差异。不同坡向的沙冬青种群分布格局相似,山坡上部和中部的种群呈均匀分布;在坡体下部,种群则以母株为中心,形成集群分布。北砸山沙冬青种群分布位置特殊,有可能成为沙冬青种群未来存在和扩展的重要源地,应加强保护。
收录类别CSCD
公开日期2013-03-06
源URL[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0403]  
专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分类)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虎俊,尉秋实,王继和,等. 甘肃北砸山沙冬青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J]. 干旱区研究,2009(6):865-871.
APA 刘虎俊.,尉秋实.,王继和.,廖空太.,马瑞.,...&李得禄.(2009).甘肃北砸山沙冬青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干旱区研究(6),865-871.
MLA 刘虎俊,et al."甘肃北砸山沙冬青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干旱区研究 .6(2009):865-87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