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含Er3+/Yb3+:LaF3纳米晶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发光特性与显微结构关系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马恩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7-06-06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授予地点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导师王元生
关键词氟氧化物玻璃陶瓷 激光材料 Er3+ Yb3+ 纳米晶 显微结构 光谱性能 上转换荧光 荧光寿命
其他题名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ctroscopic and Microstructures Properties of Er Yb Doped Transparent Oxyfluoride Glass-Ceramics
学位专业凝聚态物理
中文摘要本工作采用熔体急冷法及后续热处理分别制备了Er3+单掺及Er3+/Yb3+双掺的含LaF3纳米晶的透明氟氧化物玻璃陶瓷材料(SiO2-Al2O3-Na2O-LaF3-ErF3),并采用DSC/DTA、XRD、TEM/HRTEM、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技术系统地研究了材料的晶化行为、显微结构和光谱性能,最后,通过对其光学性能和结构特性之间的关系的系统研究,对热处理进程和掺杂的细节有了较全面深入地认识,在此基础上对掺杂浓度、晶粒尺度、处理时间等的优化提供了较合适的答案。 透射电镜(TEM)观察显示,适当热处理后得到的玻璃陶瓷材料具有近似理想的晶化结构特征;XRD和上转换实验表明Er3+进入氟化物晶化相。基于吸收、发射等光学实验所得的结果和分析,为避免诸如晶场畸变、自吸收和浓度淬灭等难以控制的不利效应,比较合理的配比为含1%的前驱体Er3+离子摩尔浓度。考虑到弛豫和散射,平均晶粒尺度应该控制在12nm左右,为保证Er3+离子在晶相中的掺杂过程,应在650℃下保温16小时左右。上转换发光机理为激发态吸收。 双掺实验表明Yb3+离子的加入,明显提高了Er3+离子的上转换效率,并且Yb3+离子和Er3+离子一样都可以通过热处理,进入晶化相,直接敏化机制对于上转换发光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根据不同双掺配比的上转换实验结果,我们认为,较低Yb3+离子掺杂浓度时上转换均主要来源于双光子过程。达到4%后明显出现三光子过程,这对于应用于绿光波段的上转换激光玻璃陶瓷而言,非常重要。对于应用于红光波段的上转换激光玻璃陶瓷而言,Yb3+/Er3+离子的浓度在4:1左右比较合适,绿光波段则要大于4:1。 上述结果表明,稀土离子掺杂的含LaF3纳米晶的透明氟氧化物玻璃陶瓷是较好的光学材料,在制作上转换激光器、光纤放大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5-07
页码64
源URL[http://ir.fjirsm.ac.cn/handle/350002/6984]  
专题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_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马恩. 含Er3+/Yb3+:LaF3纳米晶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发光特性与显微结构关系研究[D].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200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