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含LaF_3、CaF_2纳米晶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晶化行为、显微结构和光谱性能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胡中建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导师王元生
关键词氟氧化物玻璃陶瓷 纳米晶 显微结构 光谱性能 上转换荧光
其他题名Crystallization Behaviors, Microstructures an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Transparent Oxyfluoride Glass-Ceramics Containing LaF3, CaF2 Nanocrystals
中文摘要本工作采用熔体急冷法及热处理,分别制备了Er~(3+)掺杂含LaF3纳米晶、Er~(3+)单掺及Er~(3+)/YB~(3+)掺含CaF2纳米品.的透明氟氧化物玻璃陶瓷材料,并采用DSC/DTA、XRD、TEM/H RTEM、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技术,系统地研究了材料的晶化行为、显微结构和光谱性能。对SiO2Al2O3-Na2O-LaF3-ErF3体系,ErF3的掺杂降低了LaF3的晶化温度。非等温品化动力学研究表明,该体系的晶化机理是扩散控制的原始小晶粒的长大。随着EI-F3掺杂浓度的增加,六方晶系LaF3晶化相的晶胞参数。和c呈现单调递减,表明Er~(3+)以置换固溶的方式进入纳米晶格中形成固溶体,这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发光性能;昂粒尺度呈现了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反映了稀土掺杂对纳米湿:相生长的不同影响。透射电镜(TEM)观察显示,适当热处理后得到的玻璃陶瓷材料具有近似理想的晶化结构特征;在98Onm激光激发下,得到较强的红、绿色上转换荧光信一号和较宽的1.5μm荧光发射带。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发射带半峰宽增加,上转换信号增强,且红光发射强度与绿光发射强度的比值增大;该玻璃陶瓷体系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光学材料。在SiO2-A12O3-CoO-NaF-CoF2-ErF3体系中,NaF的引入有助于CaFZ的析晶。非等温品化动力学研究表明该体系的晶化是扩散控制过程,新相从小尺寸颗粒长大,且成核速率随品化的进行而降低。Er~(3+)单掺及Er~(3+)/Yb~(3+)双掺玻璃陶瓷材料在980 nm激光激发下,均得到很强的红色和较弱帅绿色上转换荧光信号,荧光积分强度与激发功率的关系表明上述上转换过程螂双光子过程。在双掺材料中,由于Yb3+的敏化作用,上转换的荣光强度大大蹄强,红、绿色荧光强度分别增加了约32和41倍;这种氟氧化物被璃陶瓷岭红色上转换荧光材料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5-07
页码64
源URL[http://ir.fjirsm.ac.cn/handle/350002/7146]  
专题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_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胡中建. 含LaF_3、CaF_2纳米晶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晶化行为、显微结构和光谱性能[D].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200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