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铝合金上锂盐抗蚀修饰层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丁红波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1998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导师温国谋
关键词铝合金 孔蚀 耐蚀性能 化学转化层 电化学阻抗谱 自钝化 破损函数
中文摘要铝合金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由于其在含Cl等腐蚀介质中的局部敏感性,要求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强其耐蚀性。传统的铬酸盐化学转化法由于其对环境的毒害作用,迫切要求人们开发一种代替的方法。本工作研究在铝合金上制备锂盐化学转化层,对其转化成膜机理,制备优化条件及其耐蚀机制及其它电化学性能作一些探讨,并发展了修饰层抗蚀性能的电化学证价方法。主要作了以下几部分工作并得出相关结论。(1)研究了铝在通N_2的Li_2CO_3溶液中的阳极极化行为和在O_2饱和的该溶液中的自钝化行为,表明O_2的存在是其产生自钝化和保持钝化膜稳定性的必要条件。成膜的可能机理是相关成膜粒子在铝表面并进而共沉积的过程。可通过预先调整转化处理液中相关离子的浓度以加速自钝化的过程。(2)探讨在铝上制备锂盐转化层的优化条件。制备过程包括预、转化处理和后处理(含热处理)三步骤。对不同的合金种类,其处理配方、工艺有所不同。对919类高强度铝合金情况尤为特殊。经以上优化处理步骤,所得修饰层之耐蚀性能与传统铬酸盐化学转化层相当。由于处理工艺的简单易操作性,且锂盐低毒,因此此转化工艺是一种有希望的代替传统络酸盐处理工艺。热处理能增强修饰层耐蚀性这一特点使其更能适应建材市场上铝材静电粉末喷涂的发展趋势。(3)动电位扫描稳态极化曲线的测定结果表明该修饰层增强耐蚀性能的原因在于其同时兼有阳、阴极阻滞作用。在不同极化电位下和不同pH值下修饰层有不同的EIS特征。其耐酸、碱腐蚀的能力比自然氧化膜强。带蚀孔的该修饰层在含Cl离子的转化处理液中能得到修复这一现象使我们推测Li_2CO_3可能用作铝上涂层中的缓蚀剂。(4)对919类高强度铝合金的特殊的腐蚀电化学行为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循环极化及电化学阻抗谱测定结果表明其较强的孔蚀敏感性在开其电位、腐蚀电位及孔蚀电位靠得很近。为减少这种孔蚀敏感性,采用了硅酸钠或硬脂酸后处理的办法。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结果表明此种后处理方法能使其孔蚀电位正移从而改善其孔蚀敏感性。(5)用电化学阻抗谱的方法来证价修饰层的耐蚀性能和监测孔蚀的发生。钝化状态和孔蚀形成状态的阻抗谱不一样。这可用相关的等效电路模型来解释。对修饰层的耐蚀性能可用0.1Hz处的阻抗来半定最表征。“破损函数”能用于表征修饰层随时间变化的衰退程度,经处理之修饰层比未加热处理的有更佳的时效性能。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5-07
页码69
源URL[http://ir.fjirsm.ac.cn/handle/350002/7436]  
专题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_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丁红波. 铝合金上锂盐抗蚀修饰层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199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