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下游水环境变化的绿洲生态水文效应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周茅先 |
学位类别 | 博士 |
答辩日期 | 2007-06-01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导师 | 肖洪浪 |
关键词 | 黑河流域 水环境 生态水文 生态水文过程 绿洲 河岸林 |
其他题名 | Oasis eco-hydrological variations with the water environment change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Heihe River Basin |
学位专业 | 自然地理学 |
中文摘要 | 目前,内陆河流域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第二大的内陆河流域,其水资源利用问题在内陆河流域中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水是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的主要控制性因素。上游地区干扰水循环系统,会迅速传递到下游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影响全流域生态系统平衡状态。本研究选定位于黑河下游的额济纳绿洲为研究区域。这个区域在历史上曾经是水草丰美的地方,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已经危及地区经济建设、民族团结、国防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生态水文学理论与方法,利用实地观测和模拟相结合,从水环境变化的驱动因子和格局的形成、绿洲生态水文过程对水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对下游地区水环境变化的绿洲生态水文效应进行研究。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对现有的黑河生态工程措施,作出合理的评价,并提出建议。本研究得出的结果如下: ① 现有的水环境时空格局的形成是过去100年暖干的气候和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人为因素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水源区的出山口径流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下游的入境水量却显著下降,地下水状况恶化,依靠地下水维持的额济纳绿洲出现了土壤贫瘠化和植被退化,水环境状况恶化。景观上表现为绿洲的破碎化,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结构向简单化方向发展。 ② 在水环境变化的影响下,绿洲的生态水文过程发生了改变。原有的绿洲向东西河靠近。终端湖面积在不断缩小,直至消失;湖水水质不断盐化。荒漠河岸林群落出现盐化、旱化和沙化,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大;群落结构向单一方向发展,物种多样性减少,盖度降低,蒸散量逐渐减少,群落建群种水分胁迫严重。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不断减少,水质恶化,土壤出现干旱化, ③黑河流域的生态工程建设采用截弯取直、修筑塘坝、全线衬砌等措施,其实质是用人工水系代替天然水系,人工绿洲替代天然绿洲,改变了现有的水资源分配格局和水循环。在空间,地表水资源向中游过于集中,下游分配的水资源减 I 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黑河下游水环境变化的绿洲生态水文效应 少。而在时间上,夏季本是流域的多雨季节,可供下游的水量却反而减少。河道的衬砌率过高会阻断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联系,改变原有的水循环。其结果可能会使一部分荒漠地区变成绿洲,同时又会让部分天然绿洲加速退化。 综上所述,人类调控水土资源利用诱发的水环境变化导致了下游的额济纳绿洲正在向一个荒漠化方向发展,由此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建设生态环境的同时,考虑现有的生态系统水分平衡是十分必要的。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3-08-22 |
页码 | 110 |
源URL | [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1533] ![]() |
专题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周茅先. 黑河下游水环境变化的绿洲生态水文效应[D].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