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普若岗日冰缘风沙地貌与沉积特征及其环境变化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李馨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6-05-17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授予地点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导师李孝泽
关键词普若岗日 冰缘风沙地貌与沉积特征 环境变化 青藏高原 第四纪
学位专业自然地理学
中文摘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中央地区羌塘高原东北部的普若岗日冰原西侧的冰缘风沙地貌与沉积,是我国发现的分布在现代冰川前端的风沙地貌与沉积的典型。开展对其风沙地貌与沉积特征及环境变化研究,对充实我国风沙地貌与沙漠演化研究内容和增进区域环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对认识冰原及其冰川的演变历史具有参考意义。 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272079)支持下,在2000、2003和2004年三次野外工作的基础上,运用野外地貌与地层测量和室内14C、ESR定年、粒度、石英砂微形态、矿物、元素等分析,研究该风沙地貌与沉积的特征及其相关环境变化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 (1)冰缘风沙地貌与沉积的概念是指在寒冷干旱气候环境下,伴有冰川或冻融作用影响下,主要由风沙作用形成的地貌与沉积。其在全球主要分布在两极及中低纬度高海拔的寒冷、干旱、多风且砂源丰富的地方。它是所在区域环境变化特别是相关气候、环流及冰川变化的良好记录载体。 (2)普若岗日风沙地貌与沉积至少形成于52.7±4.8ka B.P. 其后,经历了多个演变阶段。受太阳辐射的岁差周期的波动和冰川进退影响,在40.5±4.1 ka B.P、29.8±3.0 ka B.P及10.8Ka B.P以来为其发展期。 (3)该风沙地貌与沉积的物源主要来自于其下伏及邻近冰碛物。后者主要包括冰原下伏花岗岩侵入体及其围岩海相灰岩和砂岩。 (4)沙丘沉积构造显示,该风沙地貌与沉积主要是在偏西风的作用下形成的。推测可能主要是在行星西风和羌塘高压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5)该风沙地貌与沉积的形成与冰川作用密切相关,冰川作用提供丰富物源是其形成的关键因素。 (6)该风沙地貌与沉积总体是在寒冷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其气候变化与整个高原气候变化具有相对同步性,并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致性。与冰芯曲线的对比表明,沙丘风成砂—腐殖质层序列中,腐殖质层对应升温期气温最高的年份时间,而风成砂层对应所有冷或暖阶段的年份。 (7)该风沙地貌与沉积对于认识冰原的形成演化以及我国北方温带沙漠的形成均有参考意义。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8-22
页码89
源URL[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1581]  
专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馨. 普若岗日冰缘风沙地貌与沉积特征及其环境变化[D].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