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兰泰盐湖DEM模型与晚第四纪湖泊演化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孙洋 |
学位类别 | 硕士 |
答辩日期 | 2006-05-17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导师 | 陈发虎 |
关键词 | 吉兰泰 GPS测量 OSL测年 湖泊演化 |
学位专业 | 自然地理学 |
中文摘要 | 吉兰泰盐湖位于中国西北部,气候干燥,属于典型大陆型气候,是东亚季风和西风环流两个气候系统的过渡地带,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因此,研究吉兰泰盐湖湖泊演化,进而讨论湖泊演化所记录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吉兰泰地区详细的野外考察,发现吉兰泰盐湖存在6级湖岸阶地,采用差分GPS方法精确测量各级湖岸阶地高程,其中最高湖岸阶地T6为1080m,最低湖岸阶地T1为1025m。T6是我们发现的最高湖岸阶地。在海拔1045m以上,湖岸阶地向东延伸至河套平原,极有可能形成统一的大湖。 通过OSL测年技术对湖滨沉积物进行年代测定,其中T6、T5和T4属于晚更新世,T3、T2和T1属于全新世。最高湖岸阶地T6形成于59.23±4.67 ka BP,即晚更新世时吉兰泰古湖发育达到鼎盛期,按此时高程计算,湖泊包括河套平原,面积在22000km2左右。在36.86±2.76 ka BP时,湖水下降到1055m左右,湖面仍然较高。全新世8.69±0.68 ka BP时,吉兰泰—河套古湖已经解体,形成吉兰泰—乌兰布和古湖,水位下降到1040m以下,湖泊面积2600km2,属于全新世的鼎盛时期。在中晚全新世时,5450 Cal BP (4700±6714C a BP)时进入成盐期,吉兰泰—乌兰布和古湖也随之解体,湖泊逐渐干枯,形成现在的吉兰泰盐湖。 本文采用地形图数字化的方法生成DEM模型。结合遥感影像,GPS高程数据和OSL测年数据,重建了湖泊演化的时空分布格局。为以后吉兰泰地区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3-08-22 |
页码 | 66 |
源URL | [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1587] ![]() |
专题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孙洋. 吉兰泰盐湖DEM模型与晚第四纪湖泊演化初步研究[D].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