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应用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杨雅薇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5-05-24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授予地点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导师杨梅学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RegCM3 青藏高原 初边条件 积云参数化方案 区域尺度
其他题名Application of Regional Climate Model(RegCM3) For Tibetan Plateau Climate Change
学位专业自然地理学
中文摘要气候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气候及其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的科学问题。而区域气候及其变化直接影响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区域气候模式是进行该项研究的重要工具。由于区域气候模式对网格分辨率、初边条件、模拟区域、缓冲区大小、对流参数化方案等选择比较敏感,因此,为了取得模拟区域的最佳模拟效果,需要对区域气候模式中的各种参数化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作为全球气候变化“启动器”与“放大器”的青藏高原目前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将反映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因此,利用区域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气候模拟,捕捉青藏高原细致的气候特点及其变化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青藏高原复杂的地形特征以及气候特点,区域气候模式应用于青藏高原模拟结果往往不甚理想。本文选用已经在世界其他许多区域进行过成功模拟的区域气候模式,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The Abdus Salam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heoretical Physics)开发的RegCM3,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气候模拟。 本文首先对RegCM3模式应用于青藏高原地区应选用的一些参数化方案进行比较研究,从三方面入手:1.初边条件;2.积云参数化方案;3.区域尺度,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2000.1.1至2001.1.1的气候模拟,探讨适于青藏高原模拟的初边条件、积云参数化方案以及区域尺度。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RegCM3对青藏高原地区温度模拟较为符合观测场分布,但存在模式模拟时通常存在的温度模拟冷偏差现象,在地形陡峭地区,冷偏差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冬季的冷偏差现象要比夏季强的多。对于降水的模拟,RegCM3表现得不甚理想,主要偏差区体现在地形陡峭区域,这些区域的“数值点风暴”现象导致这些偏差的存在,但将“数值点风暴”处的站点排除后的统计分析表明,选用ERA40作为初边条件、Grell方案为积云参数化方案的试验,对高原东部站点的模拟相关度较高。 不同的初边条件的模拟的差异主要存在于高原夏季(7月份)的降水模拟,选用NCAR/NNRP1的试验模拟的高原降水完全不符合高原夏季降水的观测场,故而,不宜选用NCAR/NNRP1进行青藏高原地区模拟的初边条件。 不同的积云参数化方案的模拟也存在较大区别,最大差异表现在7月份500hPa、200hPa等位势场以及7月份的日平均降水分布上,就7月份500hPa、200hPa等位势场来说,Grell方案模拟的等位势场更接近于ERA40的再分析资料,模拟效果要优于Anthes-Kuo方案。而7月份降水的模拟差异在进行站点的模拟与观测的相关分析时表现得尤为明显,采用Grell方案进行模拟的试验相关度达到0.51,而选用Anthes-Kuo方案进行模拟的试验与观测值没有相关表现。故而选用Grell方案对高原地区进行模拟时较为适宜。 在进行区域尺度的模拟分析时发现,较大区域的模拟并未对高原的模拟效果有较大改进,反之,在夏季模拟中,高空环流场及降水模拟偏差变大。故而,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模拟时,并非区域越大越好,而应选择适宜的区域进行模拟。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8-22
页码76
源URL[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1686]  
专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雅薇. 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应用研究[D].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