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 作者 | 卓玛措 |
| 学位类别 | 博士 |
| 答辩日期 | 2008-05-06 |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 授予地点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 导师 | 冯起 |
| 关键词 | 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点-轴模式:青海省 |
| 其他题名 | Research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Qinghai Province |
| 学位专业 | 自然地理学 |
| 中文摘要 | 区域内任何社会经济客体的空间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会形成一种空间态势。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具有完全不同的空间结构特征。同样,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也会反作用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空间结构特征是区域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从区域发展大量的实例中可以看出,区域空间结构如同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反映区域发展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从空间分布、空间组织角度考察、辨认区域发展状态和区域社会经济有机体的罗盘。因此,空间结构是区域发展的“函数”,可以通过空间结构的调控调整区域发展状态。 本文以青海省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影响青海区域发展的地学因素、区域发展的水平与阶段、现实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及形成机制,并对空间组织基础加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模式,认为青海空间结构模式采用点—轴模式,并对此模式加以拓展,提出了适合高寒等特殊环境下适宜的“据点”式模式。并认为协调产业与区域政策,整合政策效应,实现产业体系与空间结构的整合;正视地区差异,形成有效率的空间等级体系;坚持比较优势原则,促使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发展;加强省区间的协调发展,遏制行政区边界的衰竭,构建开放的空间结构体系是优化青海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的对策。 |
| 语种 | 中文 |
| 公开日期 | 2013-08-22 |
| 页码 | 125 |
| 源URL | [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1726] ![]() |
| 专题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卓玛措. 青海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研究[D].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